電話車險渠道的競爭已經滲透到了每一個細節上。記者注意到,為了提高對車主的吸引力,各家財險公司都加大了在服務方面的投入,而理賠速度的快慢競爭更是成為了重中之重。平安産險車意理賠部陳章於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平安産險致力於理賠提速,2010年將“萬元以下,三天賠付”的服務承諾提升為“萬元以下,一天賠付”,截至11月底,服務承諾達成率高達99.85%。
記者在採訪中還注意到一個不為外界關注的細節,那就是“電話車險渠道的賠付率較傳統渠道高”。多家保險公司的相關業務負責人也給出了比較相似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電話車險渠道的價格要比傳統渠道低,如果賠付狀況和傳統渠道基本差不多的話,分母(保費)變小了,賠付率自然就會偏高。這種説法,也得到了幾家財險公司精算部負責人的認同。
陳章在採訪中透露,就平安電話車險渠道來看,的確要比傳統車險渠道賠付率偏高,“一方面要看費率水平;另一方面還要看業務結構。與傳統業務相比,電銷渠道投保“舊車“佔比較高,“全險“佔比偏低。價格和結構兩個因素共同起作用,導致電話車險賠付率比傳統渠道略為偏高。”他&&,“快賠”服務的推出,並沒有使賠付情況惡化,通過完善的風險管理,電話車險渠道總體賠付率在可控範圍,這一情況在行業裏相當具有代表性。
不少推出“快賠”服務的保險公司都認為,“快賠”並不是“瞎賠”、“亂賠”,而是通過保險公司規範內部操作、推廣標準化流程、開闢快速通道、考核理賠時效、發揮集中優勢,實現理賠服務效率的整體提升,從而最終讓保險公司、投保人雙方都受益。陳章&&,以平安産險為例,公司對各種渠道賠付的管控要求是一致的,不存在對電話車險保單的理賠專項管控。同時,對於管理完善的公司,“快賠”服務和賠付管控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的&&。
有保險公司就曾經對車險理賠的每個環節做過檢測,試圖弄清楚從出險到最後賠付為什麼需要那麼長時間。結果發現,原來花時間最多的,恰恰是等待客戶的交單環節,也就是説,很多車主在出險之後,並沒有及時提交索賠申請,或是因為沒有時間,或是覺得金額太小,往往都會拖上一陣子。
事實上,就有包括平安在內的保險公司針對這種情況,推出了上門收單服務等對應的解決辦法。陳章&&,“快賠”就是要從“出險報案”到“賠款支付”整個過程中挖掘可提升的環節,將該處理環節的時間進行壓縮,而不是將環節該做的事情給省略掉,只要爭取加快各個理賠環節,整個過程就很可能節省比較多的時間,從而大大提高理賠的效率,而理賠風險並沒有因此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