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鑒定機構 老白酒難證真年齡
2010-12-07   作者: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上周,中國老白酒拍賣紀錄頻破,一瓶上世紀50年代末生産的茅&酒以78.4萬元成交,一瓶1958年産的茅&酒,加上佣金價格攀升至112萬元……白酒收藏者紛紛摩拳擦掌,打算入市。
  對此,專家提示,白酒雖然具有收藏和投資價值,但目前國內尚無白酒專業鑒定機構,私人買賣需謹慎。

  酒量高低價差懸殊

  剛結束的保利“中國陳年名酒珍品選粹”專場,茅&、五糧液等中國名酒輪番上拍。115件拍品中成交113件,總成交額2013萬餘元。其中單品成交價最高的一瓶也是全場最老的一瓶——1958年産的54度五星牌貴州茅&酒。加上佣金價格,這瓶酒的成交價達112萬元,是原售價的26萬餘倍。
  其實,早在今年春拍時,老白酒就已露出黑馬勢頭。比如歌德春拍中,一瓶1959年的茅&酒以103萬元的高價拍出。北京長風春季拍會上,“貴水琼漿——國酒茅&陳釀專場”推出了102瓶茅&酒,成交率達100%。
  不僅在拍場風光,老白酒也首次納入典當行的名錄。而此前典當行大多不接受食品、飲料等入口物品。“今天就有人拿着老白酒典當,只要是1990年以前的白酒,沒有開封的,都可以拿來請專家鑒定後,進行典當。”昨日,華夏典當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磁器口和平安大街的兩家分店每週都定期做白酒典當的業務。
  專家透露,老白酒的市場價與現存瓶內酒量息息相關。以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瓶老茅&為例,如果存酒9成,平均價為3萬元左右,如果存量為70%,平均價為1萬元左右,而如果僅剩一半酒量,售價則會驟降為5千元左右。

  白酒尚無專業鑒定機構

  火熱的市場,也吸引了不少普通市民,有的人開始在家裏翻箱倒櫃找舊酒,有的人則開始蠢蠢欲動想出手收藏。已經70多歲的張衡就打算近期入市,買上兩瓶當做壓歲錢,送給孩子們。他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白酒身價倍增,比存銀行划算多了,不如趁着現在多買兩瓶藏起來,以後肯定升值。”
  對此,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老白酒拍賣尚無權威鑒定機構,而且白酒不能開瓶檢驗,所以對於白酒的源頭考察是收藏的最關鍵環節之一。隨着白酒收藏熱的興起,一些造假者甚至採取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僅憑外觀很難判斷真偽。
  鑒定老酒需要的是足夠的經驗,要對各種酒的商標史、包裝史瞭如指掌。有人做過分析,鑒定一瓶老酒,就對該酒多年來使用的商標及不同時期商標圖案、尺寸的變化,使用紙張材質、油墨等瞭如指掌;要了解不同年份所産酒的瓶子大小和材質,另外還要查看瓶口,如果是舊瓶裝新酒,瓶蓋就是鑒定真偽的核心。這些技術要求很高,而老酒收藏也是近年來才興起,因此幾乎沒有這方面的鑒定機構。
  由於沒有專門的鑒定機構,大部分拍賣公司對於送上門的陳年白酒比較謹慎,更願選擇從來源可靠的大藏家手中徵集。
  “本次保利拍賣出的所有老白酒,在徵求賣家同意後,都會貼上‘防偽標’,並留存詳細圖片及文字信息,為今後的有序流轉創造條件。”保利拍賣有關負責人説。

  存酒可用保鮮膜纏瓶蓋

  由於白酒拍賣近幾年才開始升溫,因此目前保存較好的老白酒大多是“僥倖”存世,數量僅佔當年該酒生産總量的萬分之一左右。專家提醒,如果市民家中還有老酒,除了可以憑藉手感判斷酒量外,如果是不透明的酒瓶,可用在強光手電的照射下看清酒液的位置。為了將白酒保存得時間更久,藏家可以用保鮮膜將瓶口纏住,防止酒液蒸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白酒“耍酒瘋”是個黑色的預言嗎 2010-11-25
高檔白酒漸成藏市新寵 2010-09-28
白酒收藏:喝也文化 藏也文化 2010-06-04
白酒收藏以小搏大 2010-04-02
白酒“漲聲”一片高端酒今年業績可期 2010-01-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鄭風田:新圈地運動不宜輕易否定[思想]房地産調控必須明確政策預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