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市場研究會主席、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12月2日在第九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上指出,在我國基金業轉型過程中,多元化將是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基金業已經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劉鴻儒在論壇上&&,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方式和産業結構轉變期,資本市場要從過去主要服務於國有企業和銀行轉型改制,轉向服務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此我國的投資基金業也面臨着轉型。他説,“研究國際基金髮展趨勢可以看到,在美國和歐洲等基金業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基金業多元化發展早已形成,並且朝縱深方向發展。未來,多元化將是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方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基金業已經開始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劉鴻儒認為,目前我國基金業的多元化發展主要體現在基金産品、投資管理機構和基金業務多元化。 他説,近三年,我國證券市場先後推出生命周期基金、QDII基金、聯接基金等多種基金,並且交易所基金種類也明顯增多。此外,我國從事投資基金管理的機構,不再局限於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等機構,以券商理財、銀行理財和私募基金為代表的新領域開始出現,並成長迅速。同時,針對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出現了多種業務類型,有面向普通投資者、提供穩健理財産品的公募基金,也有面向高端投資者、提供高收益理財産品的專業理財業務。為了滿足機構投資者保值增值的需求,企業年金也推出了新業務。 劉鴻儒説,基金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剛剛開始,但受投資者多元化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推動,多元化趨勢將是中國基金業今後的發展方向。這些年,基金産品的同質化,使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利潤空間不斷降低。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基金公司需要通過提供多元化和差異化的産品來增加利潤來源。 面對基金不可避免的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劉鴻儒認為,監管層既需要放鬆市場管制,也要加強市場監管。在當前情況下,基金業要實現真正的多元化發展格局,監管層應當在完善立法、嚴格執法的同時,適當放寬基金公司業務範圍、放鬆基金投資範圍限制,並進一步放開投資管理業的市場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