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金調高或非調控物價"撒手锏"
2010-11-30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自昨日起,國內商品期貨交易在通脹預期一時難以遏制的宏觀背景下告別了保證金比例不及10%的個位數時代。一些活躍商品的客戶保證金水平,還將因期貨公司控制自身結算風險的需要追加至16%到19%的比例。
  誠然,各商品期貨交易所同時將各品種的日內漲跌限幅統一提高至6%,如按保證金應至少覆蓋一個半以上漲跌停板的結算風險控制需要,交易所收取10%以上的保證金亦無可厚非。其實,國外成熟期貨市場根據大宗商品價格日內波動率制定的初始保證金標準,一般也僅有6%左右的水平。
    但此輪各交易所的保證金水平統一步驟提高到10%以上,且保證金水平在國內各交易所中一向最低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其一些品種的收取標準竟一夜間由5%躍升至10%。而2008年10月大宗商品連續跌停之時,國內各交易所亦未採取過如此激進的大幅上調保證金措施。
  顯然,此次上調保證金,絕非調控物價措施即將紛紛&&背景下防範商品急跌時結算風險那樣簡單。
  某知名期貨公司的總經理日前與記者交流時即談及,“有人把矛頭直指期貨市場,認為投機資金的爆炒是導致本次CPI指數快速上升的主要動力”。
  他同時坦言,“由於物價的快速上升和CPI指數的高企,現在期貨行業的確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事實上,還有業內專家日前向本報記者表達了他的更深層擔憂。
  據上述專家介紹,為控制下半年來凸顯的通脹,不排除監管層將個別商品期貨的交易保證金進一步提高甚至直接暫停其交易的可能,即昨日開始實施的各大交易所保證金大幅提高,或非政府高層調控物價時對期貨市場祭出的最後撒手锏。
  10年前鄭州商品交易所爆炒後的綠豆期貨可為先例,交易所最後將該品種的保證金水平提高至20%後,導致其長期有價無市而名存實亡。2007年東南亞等地爆發糧食危機時,印度也曾一度暫停小麥等農産品的期貨交易。
  而在該專家看來,儘管更有序和有效率的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已成為現貨市場的定價基準,但也只是商品市場的“信使”或風向標,其本身並非此輪急襲而來的通脹的內生性因素。
  不管如何,業內曾樂觀預計的年底上市鉛、焦炭、甲醇三個新品種的計劃,將很可能為此延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三大商品交易所調高交易保證金 2010-11-29
上期所調整保證金、漲跌停板和手續費 2010-11-26
兩部委:保證金責任保險可免單80萬 2010-11-17
國內期貨市場保證金規模近1500億元 2010-10-22
端午節小長假休市 交易所將提高保證金防範風險 2010-06-0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