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通脹的高企,越來越多的市民將目光投向了理財産品市場。從近期市場表現來看,隨着收益率較高的銀信産品減少,銀行理財産品整體表現一般,能跑贏通脹的産品寥寥無幾。
根據普益財富的監測數據,在11月6日至11月12日的7天時間裏,共有190款理財産品到期,143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而收益率超過4%的僅有6款;在11月13日至11月19日期間,共有183款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其中僅有工商銀行的1款産品、光大銀行的3款産品和中國銀行的1款産品到期實際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超過4.4%。
相比起銀行理財産品,普通百姓不太關注的券商集合理財産品表現則相當搶眼。根據數據顯示,10月份券商集合理財産品108隻産品平均收益約為5.66%,輕鬆跑贏CPI。而且,雖然滬深兩市近期出現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對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形成衝擊,但在這段時間裏,僅有4隻産品的表現遜於同期大盤,還有17隻産品同期取得正收益。
業內人士&&,券商理財産品定位為私募性質,受相關規定影響,在産品和品牌宣傳上不能做廣告之類的宣傳,因此顯得非常“低調”,甚至於運作了5年之後,還有許多投資者沒有聽説過券商集合理財産品。不過,正因為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的推廣更多地依靠投資者之間的口口相傳,券商必須管理好每一隻産品,才能贏得投資者的長期支持,所以該類産品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絕對收益。
此外,與銀行理財産品相比,券商理財産品配置靈活,且沒有倉位下限的限制,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和資産配置情況,當看空市場時,還可以保持空倉;同時券商集合理財一般有券商自有資金參與,如果産品虧損的話,投資者還能獲得券商以自有資金部分做出的補償,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而言,這種可以兼顧收益性和安全性的産品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今年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産品迎來了大發展,今年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財産品超過了80隻,而11月份更是密集發行了18隻産品,創出同期新高。而且投資者對於該類産品的熱情也很高,近期發行的東方紅6號、君享富利、金惠2號等産品均在一天之內達到了産品募集上限。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與銀行理財産品相比,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的流動性相對較弱,一般每三個月才能進行一次贖回和交易,債券型産品的封閉期還要更長一些。同時,其申購贖回手續也相對複雜,資金到賬時間往往需要T+5個工作日,因此投資者在申購該類産品時需要考慮自身的流動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