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産業醫藥板塊持續大熱
2010-11-30   作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從華神集團到精華制藥、再到江蘇吳中近一週內,一些醫藥公司在公告新藥成果研發進展的當日即現股價漲停。推出新産品、具有自主研發概念的上市公司股票成為震蕩市下的一大亮點。
  市場人士認為,在布局經濟轉型、“十二五”規劃的大背景下,那些真正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上市公司將成為投資者的重點關注對象。

  醫藥板塊閃現研發熱點

    今年以來,超級細菌、蜱蟲疫情、紅眼病疫情等疫情概念成為醫藥板塊輪番炒作的熱點。然而,近期資本市場對醫藥板塊的追捧熱點不約而同地轉向了藥品研發。
  11月19日,華神集團公布了抗肝癌藥物利卡汀的4期臨床試驗報告,公司股票當日開盤即漲停,並連續收報五個漲停板。11月25日,精華制藥披露將研發高效中藥抗癆藥物,股價當日漲停。11月26日,江蘇吳中披露公司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研發與産業化項目獲得政府專項資金,公司股價在26日、29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一字漲停”。
  上述三家上市公司披露正在研發的藥品均屬於抗癌藥物;均在各自領域具有相對的領先優勢和獨家優勢;均獲得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或者資金資助。
  市場人士分析,市場關注具有自主研發能力並正在致力於自主研發業務的上市公司。具有自主創新概念的上市公司將獲得政府扶持和資本市場追捧的“雙重青睞”。醫藥板塊的市場熱點轉換並非偶然,而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未來自主創新概唸有望席捲全行業。

  市場看重技術領先企業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興産業之一,生物醫藥行業已在自主創新道路上披荊斬棘,而對於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另外六大産業,自主創新的浪潮也已掀起。
  新能源、節能環保一開始發展就要面對全球同行圍繞自主創新而進行的時間競賽。目前,無論是風電、核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行業還是固廢處理、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環保行業,我國企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國外技術的情況。
  在新能源産業中,核電産業雖從過去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主實現了自主創新的重大轉變,但技術以及軟體管理系統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品牌優勢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在風電領域,風機設備基本實現了國産化,但在質量和品牌方面還面臨着全球化競爭的挑戰。
  在一些企業的眼中,自主創新並非是“必修課”,而是“選修課”,原因是不少企業目前依靠引進技術、購買技術、仿製等方式能獲得不錯的利潤了,因此,創新動力不足。
  比如,我國部分光伏企業長期扮演着製造工廠的角色,滿足於“技術、市場兩頭在外”的産業發展現狀,在提高光伏電池轉換率、降低發電成本等關鍵技術方面並無研發優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多管齊下支持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自主創新的路子很難一帆風順。尤其是對於資金實力一般的企業而言,自主創新意味着鉅額投入、長期等待,這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專家認為,企業自主創新不僅“貴在堅持”,而且需要政府及科研院所多方支持。
  以醫藥行業為例,大多數企業都明白研製創新藥是全球趨勢,而且是高售價、高毛利,大膽嘗試創新藥研製的企業也不在少數,但目前創新藥研製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球都是難度很大的課題。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創新藥研發的投入越來越多、耗時越來越長,但成果越來越少,這意味着創新藥的難度大幅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生物醫藥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一方面需要得到政府或科研機構力度更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企業對創新的理解也要靈活可變,不局限於“空間已越來越小”的藥品創新,也可以拓展空間較大的製劑創新。其他新興産業同樣如此,盡量獨闢蹊徑、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而不是盲目跟風。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通過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建設自主研發科技園區等方式來為企業的自主創新創造條件。
  一家正在進行新藥研製的企業相關人士透露,儘管目前公司披露新藥研發取得相關進展,但距離獲得新藥證書和新藥上市至少還要有好幾年的時間,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企業自主創新須避免“一陣風”、“半途而廢”,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專家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要對企業的自主創新過程持續跟進並將創新成果及早轉化為生産力,利用産學研一體化的機制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通過知識産權等方式來保障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安徽安排25億元助力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2010-11-29
新興産業不是“説”出來的 2010-11-19
我國將設創投引導基金帶動民間資金投資新興産業 2010-11-18
新興産業發展將分“三步走” 2010-11-17
吳敬璉:借戰略性新興産業“彎道超車” 2010-11-1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