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基金髮行,基金行業一直有着“好發難做、難發好做”的説法。
今年以來成立的次新基金或可以説明上述規律。那些在市場處於低迷氣氛中發行的産品往往有着不錯的收益,其盈利效應也直接給予了投資者再度入場的勇氣。根據Wind統計,在今年以來成立的82隻非貨幣、QDII類開放式基金之中,只有9隻的累計單位凈值仍處於面值之下,其餘的73隻開放式基金已經為投資者賺得了一定的收益,約佔總數的90%。
今年來成立的次新基金之中的獲利幅度相當驚人。根據Wind統計,海富通中小盤、諾安中小盤精選等7隻開放式基金今年來的累計單位凈值增長幅度超過了20%;招商深證100等28隻開放式基金也為投資者創造了10%~20%的回報。
應該説,取得上述業績不僅與今年來的A股行情有關,也與新基金的運行規律有一定&&。一般情況下,由於新基金成立有一定的建倉期,時間長達數月之久,而成熟的基金經理往往面對行情待機而動,所以當市場出現系統性機會時,這些彈藥充足的基金往往能捷足先登。
從今年來的A股市場情況看,一方面,A股指數整體出現機會的時間周期發生在下半年;另一方面,市場呈現出非常典型的估值修正和結構性行情。上述兩個特點令新基金髮行成立後獲得了一定的“先手”,即對個股把握有非常從容的時間。而且,從今年來成立的新基金投資方向看,恰好把握了上述行情運行的特點,這自然使得這些次新基金向原始投資者提供了不錯的回報。
就今年來表現出眾的次新基金看,這些品種的表現往往超越了大市。比如,截至上周五,海富通中小盤、諾安中小盤精選和銀華深證100這三隻開放式基金的凈值漲幅分別達到了30.9%、27.2%和24.4%。上述業績足以令這些“新面孔”進入今年來表現最好的基金行列。
Wind統計顯示,表現出色的基金成立時間也相當接近。比如,海富通中小盤和諾安中小盤精選都是成立於今年4月,而銀華深證100、匯添富民營活力和中郵核心主題等表現較強的次新基金則成立於今年5月。由於這些次新基金有一定的建倉期,因此得以避開今年二季度A股市場出現的系統性下跌,並能夠最終“抄”到了大盤底部籌碼。
應該承認,並不是每位投資者都具備很好的“選時”能力,因此有部分投資者希望通過選擇新基金來獲得收益。而當市場盈利效應越明顯之時,投資者則會更多關注基金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