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限外令”是一劑短效藥
2010-11-17   作者:記者 於璐/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國家住建部和外匯管理局15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管理的通知》,規定境外個人在境內只能購買一套用於自住的住房;在境內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境外機構只能在註冊城市購買辦公所需的非住宅房屋。
  網民認為,相關部門&&新版“限購令”正當其時,也有網民&&,由於現在外資投資樓市多以直接與房地産商打交道的方式,這種限制購買的方式很難抓住“大魚”。

  顯示國家調控房地産決心

  “獵房網”的網絡文章指出,政府此次可謂頗有決心,為了限制高昂的房價,不僅頻出政策打壓,如今又未雨綢繆限制外資購房防止境外人士投機炒房。
  署名“蔡為民”的博客文章説,在當前國際金融、經濟環境錯綜複雜的形勢下(近期美聯儲再度增發6000億美元),限購令的&&有其必然與必要性。
  署名“楊紅旭”的博客文章説,&&此新規有兩個目的:一是配合房地産調控,進一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國內部分城市已實行限購,沒理由對境外的投資投機者網開一面。二是配合國家防範境外熱錢的調控方針,隨着人民幣升值,進入國內的熱錢越來越多,其中部分可能會進入樓市,所以要防止大規模投資房産。

   不過,不少網民認為,此舉並未真正打中海外熱錢炒房的“七寸”。“楊紅旭”説,海外基金購房,一般不會直接買房,而是通過收購企業股權的形式間接購買物業。2005年前後,上海外資購房佔新建商品住宅銷售比重6%至8%,近兩年已大降至2%左右。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外資進入開發環節的資金增長較快,這一點可以從開發商資金來源的結構變化中看出。此限外政策管不了進入開發環節的外資,所以影響非常有限。
  署名“潘濤”的網絡文章説,對於國際熱錢來説,他們規模大,對於單獨一套套購置住宅根本沒有多大興趣,他們更願意的是直接和房地産商打交道。在樓市調控的背景下,開發商在持續的新政壓力下,缺錢成為他們最大的軟肋,而國內銀行等融資機構緊縮銀根,他們很多時候只能尋求海外融資渠道。國內開發商有土地有房子,但是缺錢;國際熱錢資本有錢,但是想投資樓市,這兩者的互補性很強,自然是一拍即合。國際熱錢要進入中國樓市,直接收購房産商的優質住宅項目、或者提供高息貸款等,這些是收益高、見效快,並且能有效規避限外令的入市方式。
  還有網友擔心,新版“限外令”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尤其是成交之後是否用於實際辦公所需的監管難度較大。

  完善樓市政策勝過限購令“猛藥”

  針對此次&&的新版“限外令”,潘濤指出,參照世界其餘國家的樓市發展戰略,根本不要懼怕外資購房。如果國內的樓市政策完整,稅費體制完善,那麼炒作樓市的代價和風險就會很大,收益有限,而任何入境的外資都必須接受當地政府的政策監管。限購令只是一劑短效的猛藥,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對樓市的長期發展無益,樓市真正需要的是一整套規範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每個居民的居住條件和權利,杜絕暴利炒樓的空間。
  與此同時,回望近來頻繁&&的“限購令”,網民在肯定其積極作用的同時,指出限購令有可能加劇投機勢頭,調控樓市要靠相關政策法規的制訂與完善,最終要讓市場來平衡供需雙方的博弈。
  署名“北草”的博客文章説,“限購令”調控在執行中受到了事實上的阻力,這一方面説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央政策和地區政策並沒有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限購令”之下引起的房價反彈,有市場因素,但更説明問題的是房地産利益博弈在繼續;再一個方面,“限購令”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與樓市相對成熟的市場化有相悖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限購令”加大了購房者對入市時機、戶型選擇的逆反心理。
  署名“蔡為民”的博客文章説,純粹以行政手段強壓購房意願終非長久之計,政府應雙管齊下,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以有效疏導、分流市場需求,如此既避免屢控屢漲的房價報復性反彈,亦能使房地産行業與市場真正進入可持續發展狀況。
  署名“風吹楊柳”的博客文章説,遏制房價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地方政府要員實實在在地執行國家的調控政策,將解決廣大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真正當作自己的政績來追求,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版限外令禁境外機構購住宅 2010-11-15
樓市再出限外令 2010-11-15
郵政“密召”,“限外令”松綁? 2010-03-08
松綁"限外令"給高房價“火上澆油”? 2009-06-23
限外令松綁別墅市場 富豪抄底北京豪宅 2009-05-1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的利差低於國際同業[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