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布《關於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後,基金公司對於保本基金的熱情驟增。證監會披露的文件顯示,在本月已有4家公司上報了各自的保本基金産品。目前市場上現有的保本基金僅6隻。
基金集中申報保本産品
大成、國泰、東方、金鷹4家基金公司在本月2日到3日向證監會遞交了産品申請。而此前在運作的保本基金也不過6隻。
在此之前,證監會的指導意見顯示,證監會放低了對擔保機構的要求,且對保本基金投資固定收益産品的頭寸不再做出限制。
國泰金鹿保本期三期基金經理吳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股票頭寸放開使得保本基金在對股票市場看好的情況下,可以完全遵循CPPI(固定比例投資組合)策略進一步加大股票投資力度,只要保本足夠充分,按照相應的放大倍數,基金可以將股票倉位加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充分享受股票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
吳晨指出,個人投資者買保本基金,首先應正確認識保本基金的風險收益水平,充分了解保本基金的收益特點和保本週期。其次,投資者還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確定某一保本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創新型保本産品正醞釀
不過,據記者了解,此次申報産品的4家公司,其産品設計與此前的保本産品大致類似,以採用CPPI策略居多。但另一些還未申報産品的公司&&,將有全新的,不同於現有保本機制的産品正在準備之中。
此前,證監會在指導意見中取消了對固定收益産品的最低頭寸限制,也意味着保本基金可以不限比例運用股指期貨等工具,為保本基金採用對衝策略保本提供了工具。
我國市場上現有的6隻保本基金,絕大部分採用的是CPPI的投資策略。除此策略之外,採用的投資策略還包括OBPI(基於期權的組合保險)等。海外運作的保本基金主要以兩個投資策略,一個是使用衍生産品對衝系統風險,然後基金投資管理人通過其他策略為基金持有人牟取相對安全收益。其二,則是使用CPPI等保本投資策略,而後者是目前A股市場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