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票王收藏到乾隆稅票
2010-11-09   作者: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李學坤老人收藏的乾隆、嘉慶年間的“皇糧國稅”憑證

    長沙縣年已花甲的老人李學坤收藏着一張清代乾隆年間的納戶執照,即交“皇糧”的憑證。記者昨日在他家看到,他一共收藏了900多件清代以來的賦稅憑證。
   李學坤是長沙縣金井鎮人,出生於1937年,1988年退休後,熱心於社會工作和收藏。 2004年,長沙縣作為全國的試點縣之一,率先免徵農業稅。全縣免徵農業稅4442萬元,取消農業特産稅245萬元,老百姓過上了歡天喜地的新生活。也就是從這一年起,李學坤老人迷上了收集歷代賦稅憑據。他深入老百姓家中,蒐集從清代至新中國向農民徵收賦稅的執照、賦券、通知等資料,共計900余件。
  記者看到,李學坤收藏的最早的“皇糧國稅”憑證是宣紙製成的,薄如蟬翼,顏色發黃,但上面的字跡還很清晰。這張“甲午執照”上,固定的事項如“湖南長沙府長沙縣正堂黨加五級紀綠五次梁,為徵收南漕銀米事據”是刻印上去的,但所交稅的多少如“壹錢四分正”和戶主姓名“吳簡敏”則是用毛筆填寫的,字體為行草,龍飛鳳舞,很有欣賞價值。稅票上所蓋印章也清晰可見,大的為稅收機構名稱章,小的為“查驗”章。
  從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算起,中國農民世世代代上交賦稅延續了2600多年。李學坤特地在2009年編撰出版了一本反映歷代賦稅的專著。為了編纂這本書,他跑遍了長沙縣各個鄉村收集稅賦憑據。不少老鄉聽了李學坤的想法,都樂意把一些家中的“廢紙”送給他。“漕米”、“地丁銀”、“代金”等苛捐雜稅的名目早已不見了,這些承載着千古滄桑的稅收憑證,卻成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收藏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西方藏家 2010-11-08
大英博物館收藏多少圓明園文物 2010-11-08
凝固的歷史:照相館老照片的收藏 2010-11-05
收藏級名錶首度登陸內地秋拍 2010-11-04
寫實繪畫市場行情及收藏 2010-11-0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觀點擂&:誰是“柴油荒”的禍首?[思想]陳曉彬:貨幣戰未必真打起來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