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游資鏖戰農産品市場
2010-11-08   作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通脹給投資者提供了絕好的炒作機會。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選擇股票市場的防通脹板塊,能夠確保自己的資金跑贏CPI;而對於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資本大鱷,提前建倉農産品期貨,甚至冒險囤積農産品現貨,搶食通脹盛宴。業內專家認為,部分農産品價格上漲已脫離供需基本面,他們建議完善農産品交易的市場體系,增加監管的透明度,防範投機資金興風作浪,維持農産品總體穩定。

    農産品牛氣沖天

  無論是期貨市場還是現貨市場,農産品無疑是最近幾個月的明星。在全球農産品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大的前提下,做多農産品期貨被稱為是最保險的投資。甚至有報道稱,當前資金炒農産品期貨的收益能夠達到40%,超過了炒房的收益。
  統計數據顯示,從8月中旬至今,6大農産品期貨品種——大豆、玉米、豆油、豆粕、棕櫚油和菜籽油集體上漲,漲幅位於商品期貨市場前列。此外,棉花期貨近期的漲幅也非常明顯。中州期貨分析師崔廣健認為,農産品已為牛市吹響了號角。
  農産品期貨價格受國際市場供需影響較大。今年8月中旬,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宣布小麥禁止出口,導致全球市場上小麥期貨價格瘋狂上漲,國內期貨價格也隨之大幅看漲。美國農業部公布的10月份月度供需報告顯示大豆供應不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豆類期貨全線漲停,國內大豆、豆粕、豆油及玉米等農産品受此刺激也跟隨漲停。
  除了輸入性通脹因素外,國內政策也強化了農産品漲價的預期。國家發改委10月11日宣布上調小麥最低收購價,是近6年來上調幅度較大的一次,僅次於2009年的調價幅度。北京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楊莉娜認為,上調小麥最低收購價,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水漲船高的信號。

    多路資金轉戰“農場”

  而在現貨市場,從“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糖高宗”、“蘋什麼”,一撥又一撥資金瘋狂擠入了農産品現貨炒作的行列。
  為何資金對農産品有如此強烈的興趣?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前提條件下,食品價格上漲造成的通脹預期成為炒農資金絕好的催化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未來十年內,我國糧食價格呈現明顯上漲的趨勢。他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10年,糧食價格基本上翻番。未來十年,糧食價格的波動周期將更明顯,頻率也將加快,價格上漲的品種數量也將多於以往。
  正是基於這種判斷,越來越多的資金大舉建倉農産品。糧油等農業産品具有較低的需求彈性,即使經濟發展放緩,其全球需求總量也不會受到明顯影響。正是因為農産品的這種特性,在全球流動性寬鬆的整體環境下,各路資金均將農産品當作了“價值洼地”的首選對象。
  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王兢&&,農産品市場的資金情況與股市、樓市漲跌呈現了非常緊密的聯動關係。2009年下半年,開始有資金大舉進入農産品,尤其今年上半年,樓市調控政策導致很多資金逃出樓市進入農産品流通市場。
  有報道稱,當前浙江部分炒樓資金受到限購令影響,已從樓市撤出,轉向農産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農産品期貨的持倉量持續增加。這些流動性過剩的資金是導致近期農産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之一。

  加強投機資金監管

  國家糧食局一位人士指出,當前糧價上漲絕非糧食供需基本面緊張這麼簡單,資金對農産品的炒作,已經背離了供需和價格之間的規律。利用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從股市、樓市游離出的流動性,對農産品進行炒作,是農産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僅僅從供需的基本面方面,並不能支撐農産品價格如此離奇地、持續地高漲。全球糧農署發布報告稱,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國際市場糧食供求總體平衡,不具備大幅漲價的基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也&&,今年秋糧豐産已成定局。
  實際上,炒農投機者們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在現貨市場,發改委、國家糧食局等聯手打擊農産品囤積炒作行為的行動力度不斷加大,對涉嫌農産品囤積炒作的行為進行較重的罰款。
  對於小麥、玉米等大宗農産品,我國已經建立了糧儲制度,防止大宗糧食産品被爆炒。一般情況下,囤積大宗糧食本身利潤並不高,而且大宗糧食産地分散,一般中間商很難有中儲糧那樣的實力,同時國家還有儲備糧進行市場投放,很難掀起“炒綠豆”那樣的行情,使得大宗糧食産品的投機空間並不大;但對於小宗農産品,卻沒有建立起相關的監管措施。
  三農問題研究學者李昌平認為,我國的農産品流通體制存在嚴重缺陷,這一點在小宗農産品市場上尤其明顯。中間商可以輕而易舉隔開生産者和消費者,獨佔定價權,而生産者和消費者不能直接見面,對價格無任何發言權,成為市場的弱勢群體。這極容易導致市場價格在貿易流通環節出現扭曲,也容易為各路資金豪賭農産品提供“保護傘”。只有改變農産品交易的市場體系,增加監管的透明度,降低投機獲利的可能性,才能徹底堵住游資炒作農産品之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10月下旬農産品價格輪番接力上漲 2010-11-05
電子交易助推農産品漲價 2010-11-05
穩定農産品價格的治本之道 2010-11-03
多家農産品流通企業謀求上市 2010-11-02
農産品將以波浪式上升步入新高 2010-11-0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謝國忠:量化寬鬆是通向地獄之路[思想]陳清泰: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尚未到位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