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颳起一股“黑旋風”
2010-10-25   作者:  來源:卓越理財
 
【字號

    中國收藏界的文物鑒賞家、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王立軍稱:“目前收藏界贗品、假貨問題非常嚴重,已經到了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的程度。”
    除了股票、房地産,還有哪個投資市場的人多錢多?恐怕非收藏莫屬。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現有收藏愛好者達7000萬人。
  國際著名藝評家、雲峰畫苑董事長郭浩滿認為,直到2000年以後,國內收藏家才開始增多,其中禮品市場還佔了相當部分。到2003年,市場出現轉折,藝術品投資收藏興起。2005年,國內收藏市場出現第一次高潮,一年內上升一兩倍。但是,在收藏熱的同時,造假賣假的暗流開始涌現。除了造假,收藏界裏還有大量游資推高藏品價格的現象,投機成風,專家造假等。
  對於中國收藏行業裏的造假成風,中國收藏界的文物鑒賞家、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王立軍深有體會:“目前收藏界贗品、假貨問題非常嚴重,已經到了觸目驚心、慘不忍睹的程度。此前我作為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的專家組成員,曾經參加過三、四十個城市的群眾性收藏品鑒定活動,接觸過數量以十萬計的群眾,經手過約六十萬件藏品,其中贗品達到58萬件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單從玉璽收藏也能看出贗品猖獗:2006年至2009年,拍賣行拍出的乾隆玉璽多達100方,然而,事實上,從皇室外流到民間的乾隆玉璽僅3方。
  “其實文物造假、高倣在中國是自古有之的一個産業,但是不可否認,從歷史上來看,當今社會是文物造假、高倣最為鼎盛的時期。”北京東方大學傳統文化學院院長李彥君&&。
  現代造假技術尤為精湛,很能迷惑普通收藏者,即便是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古書畫鑒定專家楊臣彬,1952年開始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一呆56年,專研中國古書畫,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敢説對古書畫鑒定有多麼精通,因為在這個造假瘋狂的年代,需格外謹慎,這一行水太深。
  實際上,在收藏行業裏,造假已漸成産業化之勢,具有完整的産業鏈,形成了固定的集散地。據稱,全國90%的仿製紅山玉産於遼寧地區;仿製良渚玉大部分産於江浙一帶;仿製齊家文化玉器則主要集中於甘肅;戰國、漢代玉器則是河南、安徽等地區最盛。
  收藏裏的陷阱多,不少藏家都交過學費。不少人因為收藏而吃虧,有的還為此弄得傾家蕩産、賣房離婚。有一位華僑,一輩子收藏了大批元青花,後來經專家“會診”,全是倣的,上千萬投資打了水漂。
  藏家上當受騙,一方面跟收藏者心態不成熟、收藏知識與經驗不足有關,容易被“撿漏”的可能性所誘惑。另一方面,也跟專家或機構的誠信有關。李彥君也認為,相應專家鑒定體系的不完善是導致文物造假形成“産業鏈”的原因之一。在他看來,中國應該建立完善的鑒定專家隊伍體系,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假拍賣、假專家等現象。
  文物造假、高倣在中國是自古有之的一個産業,但是不可否認,從歷史上來看,當今社會是文物造假、高倣最為鼎盛的時期,尤其是在中國大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非遺産品走俏市場收藏瞄準“純手工” 2010-10-22
長春舉辦首屆收藏文化博覽會 2010-10-22
黑茶為何是唯一可收藏茶 2010-10-20
名家硯收藏升溫 拍賣破世界紀錄 2010-10-19
穿越歷史風塵:藏家12條收藏秘籍 2010-10-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劉濤:中國貨幣政策調整正當其時[思想]韓志國:關於徵收房産稅的政策建議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