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過後,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正以平均每天1隻的速度推向市場。而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發行速度是平均每3天推出2隻。
10月新品量速齊增
財匯資訊統計數據顯示,長假過後,共有包括平安信託、華潤信託、北京國投在內的八家公司合計推出14隻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情況,其中9隻産品預計發行規模累計9.5億元,平均每只信託産品預計發行規模超過1億元。
其中,北京國投推出的合利穩健收益(2期)是這14隻産品中預計發行規模最大的産品,該産品計劃發行3億元,期限5年。而中融信託推出的融興進取2號則是本月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中期限最長的産品,期限長達20年,該産品預計發行規模為1億元。
此前,9月份共有21隻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推出,平均每3天推出2隻産品。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情況,21隻産品中16隻産品預計發行規模合計達14.8億元,平均每只産品預計發行規模為9250萬元。
相比之下,長假後,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不僅發行速度加快,平均每只産品的發行規模也有所增加。
與發行提速及規模擴大相呼應,市場對此類産品的需求似乎也正在加大。根據9月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實際發行數據來看,北京國投推出的尚雅13期於9月1日開始推介,至9月30日推介截止,該信託計劃原計劃發行1億元,實際發行規模則達到了1.136億元,比計劃多募集資金13.6%。
一券商自營人士對記者&&,表現出色的陽光私募産品在市場上一直處於熱銷狀態。而近期證券投資類信託産品發行加速同時伴隨規模擴大,不排除部分原先投資於房地産市場的資金遭遇地産調控後,開始轉戰股市。
“十一後市場成交量暴增顯然是有新增資金介入市場,我認為部分原先炒作房地産的資金介入股票市場的可能性最大。”該人士&&。
三方共贏
財匯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在信託公司發行的投資於證券市場的信託産品中,陽光私募的産品佔了其中很大比例。
上海鼎鋒投資總經理李霖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在當前陽光私募大發展的背景下,借道信託公司發行産品,對於私募、信託公司、投資者都是好事。
對私募基金來説,他們的優勢在於投資能力,通過與信託公司合作,可以解決渠道及客戶積累方面的不足;對信託公司而言,發行更多的信託産品,可以帶來更多收入,同時也可以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而對於購買這類信託産品的客戶而言,一來可以使資金一兩百萬的“小客戶”享受到高端理財服務,同時也很好地保護了客戶隱私。由於私募基金單獨開發一隻産品規模通常在5000萬元以上,通過信託方式,50個100萬元資金規模的客戶就可以享受到5000萬元大客戶享受的待遇。另外,由於産品是由信託公司與私募基金簽訂合同,私募基金並不知道募集的資金具體來自於誰,這就降低了客戶資料被洩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