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0月份,大盤衝破2700點和2800點整數關口後又向2900點發起衝鋒,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個股創新高的熱情。在節後四個交易日裏,已有152隻股票創出歷史新高,這些創新高個股總體上呈現“新股遭棄,老股輩出”格局。同時,前期風光無限的大消費概念股光芒漸趨黯淡,而“低估值”的周期類股票則閃亮登場,反映當前市場的投資思路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新股遭棄老股輩出”
在國慶節後的四個交易日裏,大盤連續攻克2700點和2800點大關,並快速逼近2900點。在大盤強勢上揚的過程中,部分股票踴躍上攻並相繼刷新歷史高點。統計顯示,在國慶節後的短短四個交易日裏,共有152隻股票一舉創出歷史新高,出現了市場做多熱情發酵、個股精彩紛呈的火熱場面。
有趣的是,與前期市場持續熱炒2009年IPO重啟後首發上市的“新股”進而帶動新股創新高有所不同,近四個交易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絕大多數都是2009年IPO重啟前首發上市的“老股”。統計顯示,在以上152隻創新高股票中,“老股”高達132隻,佔比為86.84%。相比之下,當前創新高的股票中,“新股”僅有20隻,佔比僅為一成多。
在這些創新高的股票中,2009年IPO重啟後上市的“新股”不光數量少,其節後的整體表現也不好。統計顯示,以上20隻創新高的“新股”中,有一半在節後四個交易日出現下跌。由此來看,儘管這一半“新股”在節後四個交易日中創出新高,但其走勢卻是衝高回落的,這使其創新高具有“非典型性”。
在這些衝高回落的“新股”中,羅萊家紡、富安娜和松芝股份最具代表性。這三隻股票10月8日創出歷史新高,隨後在大盤大幅上揚的過程中,因新股炒作熱情受到壓制,紛紛出現大幅回落,因此其創新高之旅僅是曇花一現。綜合來看,當前創新高股票總體上呈現“新股遭棄、老股輩出”的格局。
一樣創新高不一樣含金量
節後創新高股票“新股遭棄、老股輩出”,實際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市場投資思路的轉變。在前期市場中,買入“成長”是多數投資者的不二選擇,儘管部分具備成長潛質的大消費類或新興産業類個股股價已然高企,但只要投資者敢於買入,那麼在追捧成長的市場中,客觀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盈利。這在客觀上促使前期部分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陷入“股價越高越漲”的怪圈。
不過,通過對節後創新高的股票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市場的投資思路已與前期有很大的不同。節後市場追捧“成長”的熱情不再,而掘金“低估值”周期類股票尤其是資源類股票的熱情卻迅速滋長。
就節後創新高的152隻股票來看,屬於大消費概念的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類股票分別有20隻和13隻,屬於“低估值”周期性行業的機械設備、化工、交運設備和有色金屬類股票分別有17隻、13隻、12隻和10隻,另外還有屬於通脹概念的農林牧漁類股票12隻。以上這些創新高股票數量合計達97隻,佔所有創新高股票的比重為63.81%,是節後創新高股票的當然主體。
乍看過去,以上創新高的股票中,大消費概念類股票和“低估值”周期類股票似乎平分秋色,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類創新高股票節後四個交易日裏出現上漲個股的佔比僅分別為45%和23%,而屬於“低估值”周期性行業的機械設備、化工、交運設備和有色金屬類出現上漲股票的佔比則分別高達76%、69%、75%和90%。
這説明節後四個交易日裏,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類股票的創新高只是虛晃一槍,多數股票隨後即紛紛出現回落,其創新高的基礎並不牢靠。與其不同的是,機械設備、化工、交運設備和有色金屬類股票則是在上漲中不斷夯實創新高之基礎,與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類股票相比,其創新高的含金量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