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屢創新高,以及美元的“跌跌不休”,不僅讓投資者對外匯理財産品冷落,同時讓銀行在外匯理財産品發行上的態度也有所轉變。
“目前,我們在發行的外匯理財産品就只有‘非凡理財外匯1011期理財産品’,發售期截至13號。”昨日,記者在民生銀行了解到,“非凡理財外匯1011期理財産品”中包括了美元、澳元、歐元等投資幣種。
9月27日,中國銀行推出了歐元
“七日有約——7天自動滾續理財”産品,其期限僅為7天,預期收益率為1.05%。上述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外匯1011期理財産品’中,投資幣種為美元與澳元的理財産品,其投資期限均為4個月,預期年化收益分別為2.8%與6.9%。
根據走訪,記者發現,一是在外匯市場動蕩不安的情況下,銀行總體上減少了外匯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二是在當下銀行發行的外匯理財産品中,短期外匯理財産品正在成為主流。此外,在記者的採訪中,多位銀行分析專家認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對銀行外匯理財産品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為銀行QDII産品,非結構性外匯理財産品則將得到市場的進一步熱捧。
銀行QDII受影響最大
“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是銀行的QDII産品,這種QDII産品是結構性的,它一般挂鉤的是海外基金。”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狄麟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客戶投資QDII産品時,將人民幣換成美元或者歐元等外幣進行投資,投資的品種一般是一年期的。由於人民幣升值,由外幣換回人民幣的時候,本幣升值幅度超過收益率就會造成虧損。
根據相關數據,今年前8個月,222款銀行係QDII平均獲得2.51%的浮盈。在14家銀行中,有8家銀行獲得平均正收益。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東亞銀行、滙豐銀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旗下的QDII産品均未能夠獲得正收益,其中興業銀行QDII的平均浮虧達到了5.46%。
“匯率的波動,不僅會影響QDII産品的收益,也會影響到銀行QDII産品的發行。”狄麟麟&&。根據銀率網提供的數據,2010年1月~9月,銀行新發行的QDII産品數量為零,2008年發行了4款,而2007年則發行9款,同比發行數量正在逐年遞減。
上海理財專修學院院長徐建明認為,人民幣匯率屢次創新高會影響到銀行QDII産品。但他&&,主要還要看産品設計當中是否考慮到了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如果産品裏面有體現,風險依然是可控的。因此,銀行在設計理財産品時,必須對外匯結算有所考慮。
除了匯率的波動會影響銀行QDII産品的發行,狄麟麟還認為,人民幣的升值可能會導致客戶大量結匯。“如果銀行出現大量的客戶結匯,一些以外幣投資的外匯理財産品發行可能會受到阻礙。”
“短打”受捧
根據銀率網的數據統計,從9月1日到9月29日,銀行共發行172款外匯理財産品,幣種包括了美元、歐元、澳元、英鎊等。比起8月份發行的193款減少了21款。
其中,人民幣投資的外匯理財産品為116款,投資品種涉及匯率的僅有2款。
對此,狄麟麟分析認為,9月份發行量減少可能與中秋假期有關係。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全球匯率的波動,銀行短期類外匯理財産品正成為市場的趨勢。
“現在,客戶對銀行外匯理財産品要求主要還是收益性與流動性。銀行投資外匯市場相對來説還是比較保守,安全性其實都相差不大。在流動性上,由於加息不是特別明朗,目前客戶的要求也比較模糊,主要還是期限不要太長。”渤海銀行北京分行首席理財師、全國十佳理財師姜龍軍對記者分析。
他&&,在發行的理財産品中,30天、90天甚至1天或者7天這樣的短期外匯理財産品比較受市場歡迎。超過6個月的外匯理財産品受歡迎程度相對較差,並且收益性也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因此,大多數客戶會選擇投資短期外匯理財産品。
銀率網外匯分析師馬貴軍在接受採訪時也認為,“美元走弱之後,短期的銀行外匯理財産品會有一個反彈。期限太長的外匯理財産品,匯率風險會相對增加,如果時間更長一點的話,利率也將為外匯理財産品收益帶來風險。”
對此,徐建明建議,投資者盡量不要持有太多的外匯,可以考慮將手中的人民幣換成實物或者適當做一些投資。同時,他也建議銀行在設計外匯理財産品時,要更多考慮客戶的投資利益。
非結構性産品漸成主流
在記者的調查過程當中,民生銀行理財部門相關人員&&,其外匯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基本上能夠與預期年化收益持平。記者通過民生銀行相關外匯理財産品公告發現,在實際收益欄與預期年化收益欄的個人或者零售收益基本上是一樣的。
“銀行通過將募集的外幣理財資金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即期交易和避險交易,在資金閒置期間將理財資金進行銀行同業存款、央票、銀行保本保收益理財産品等低風險投資,以獲取收益。”上述人員在向記者介紹本文開頭提及的
“非凡理財外匯1011期理財産品”時&&。
對此,狄麟麟向記者分析,目前銀行發行的外匯理財産品中,與匯率挂鉤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不太多,其他非結構性産品,如投資債券、銀行間市場工具、貨幣市場工具等産品在逐漸成為主流。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7月1日至9月27日,銀行發行外匯理財産品共109款,其中非結構性理財産品為77款,佔比為70.64%。而在這之前,銀行發行的外匯理財産品中大多數為結構性産品。
“外匯理財産品的發行,我不太看好標榜收益率較高,並且與匯率挂鉤的理財産品。”馬貴軍&&,匯率挂鉤的理財産品風險會比較大。
不過姜龍軍則認為,非結構類外匯理財産品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主流,時間點將會比較關鍵。“美國中期選舉之前,美元走弱的趨勢不會改變。而選舉之後,美元走弱的政策可能有所轉變,到時候客戶不再承受更為大的匯率變動壓力,對結構性産品嵌入的衍生品也不再那麼恐懼,反而認為會更加掙錢。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