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人士領銜 拒用手機有理
2010-10-08   作者:杜鵑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法新

新華社/法新

    他們是商界精英、大學教授、情報高官,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拒絕使用手機。他們是美國的“拒手機一族”。

  他們以“拒手機”為榮

  現如今,美國幾乎人人使用手機。聯邦電訊委員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現有2.8億名手機用戶。
  儘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堅持不用手機,以“拒手機”為榮。他們當中不乏“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大腕”。
  塔維斯斯邁利是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兩年前起棄用手機,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如果不查看手機,便記不住電話號碼或日程安排。
  斯邁利堅持認為,自己拒用手機,也使“斯邁利集團”75名員工受益。“一開始,公司裏人人抱怨,如果老闆不用手機,公司就要完蛋。但實際上,他們每個人現在與我談話的時間比以往還要多。”
  美國明尼蘇達州威廉米切爾法律學院教授艾弗希恩約翰拉德珊是堅定的“拒手機一族”,現年47歲,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法律總顧問助理、美國司法部律師。
  拉德珊年輕時就不習慣接聽手機來電。“如果有人周五打來電話,十有八九是合夥人叫你周末工作,所以我們就開始使用來電顯示。但有些合夥人用我們不熟悉的電話號碼打過來説,‘可算逮到你了’。”
  除拒用手機外,拉德珊還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筆記本電腦。這一規定吸引不少教師“跟風”。
  喜歡不帶手機四處旅行的拉弗尼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喬納森裏德説:“我喜歡和陌生人聊天……帶着手機,讓我感覺整個世界都圍着我轉,沒有其他人的存在。最近,我去了以色列,在一家不錯的餐館內驚奇地發現,一張桌子前,坐了兩名男士和幾名漂亮女士,他們每個人都在打電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高級導師葉連娜科斯托格洛多娃説,如果“抓到”有學生在上課時打手機,“我會把他們的成績降低2%”。

  都曾花費一番苦功只為戒除“手機癮”

  其實,每名“拒手機一族”都曾花費一番苦功,才得以戒除“手機癮”,但有時還是難免“破戒”,需借用別人手機解決突發事件。他們的這一特殊“癖好”,往往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被視為“怪人”。
  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斯邁利承認,他原先患有“無手機綜合徵”。“不用手機的第一週,正趕上我出差,不得不使用賓館固定電話,估計那時花費開支得有1000美元,”斯邁利説,“而現在,我只要出差,就‘偷着’用助理手機。”
  中央情報局法律總顧問助理拉德珊開玩笑説,自己是個計劃性很強的人,而唯一特別反感他拒用手機的人是妻子凱蒂。“有時我用固定電話給妻子打電話,告訴她‘我今晚7時或7時30分到家’。她卻回答,‘我們一會兒再聊這個’。”
  美國康德納斯特出版公司旗下雜誌《旅行者》的副主編柳原半谷(音譯)不習慣帶任何便攜通信工具出門。她説,在印度,“就連牦牛牧民、人力車車夫都有手機”。但有些時候,她也會閃過一個念頭,希望自己有一部手機。
  幾週前,柳原所乘飛機在起飛前突然因某些原因推遲起飛,她不得不將這一消息告知助手,於是向另一名乘客借來手機,“他們的表情總是很怪,估計是琢磨我在撒謊。他們還會問你撥打什麼號碼……怕是國際長途。”

  不用手機與人交流的效果反而更好

  不少“拒手機一族”反映,不使用手機,與人交流的效果反而更好。
  拉弗尼大學文理學院院長裏德認為,提高工作效率是他棄用手機的原因之一。“這樣一來,我更容易集中精力,也會為某些事情提前做好準備……我經常看到別人在工作期間把手伸入衣兜裏,拿出手機,這樣做分散了他們的精力。開會期間,有些人錯過了與別人交談的機會,因為他們時不時地用手機查看電子郵件,或走出會議室接聽電話。”
  一些“拒手機一族”雖棄用手機,卻不“避諱”其他現代通信工具,如社交網站“臉譜”和微型博客“推特”。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高級導師科斯托格洛多娃坦言,她雖然不喜歡使用手機,卻經常查看電子郵件。
  不過,也有人徹底“回歸原始”。華盛頓州亞基馬牙醫庫爾特拉伯頓既不用手機,也不發電子郵件。他習慣給別人留手寫字條。
  “電子郵件不比有郵票的東西,”拉伯頓説,“你可以用1992年的生活習慣活在2010年,而且過得不錯,尤其當你的辦公室裏充滿了用2010年交流方式生活的人。”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英國扔手機錦標賽:以慈善的名義 2010-10-08
新一代手機或成私人秘書 2010-09-21
淘寶的手機版 2010-09-17
CNC中文&和英語&在蘋果手機系統直播 2010-09-14
三防手機當道 摩托羅拉再發力MOTO Defy 2010-09-07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