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債市偏空 信用債弱市呈強
2010-10-08   作者:記者 方家喜/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期,記者就債市未來走勢對北京、上海各大市場機構進行了調查採訪,機構總體認為,節後債券市場政策面上整體偏空,四季度債市難有大行情,但信用債的機會仍然存在。

  六成機構看空後市

  記者從對市場機構的採訪中了解到,六成機構對後市較為謹慎,雖認為本輪收益率上漲並非趨勢性,但觀望氣氛仍然濃厚。對於四季度,七成投資者認為不會有較大的行情,但也不排除有小幅波動的可能,未來走勢還要看宏觀經濟數據。
  對於未來經濟走勢,市場仍存分歧。對未來經濟持樂觀態度的投資者認為,8月份經濟數據好於預期,降低了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的預期。華富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曾剛認為,從工業增加值、投資和消費等幾個數據來看,不能認可經濟增速放緩的説法。他同時指出,經濟增速放緩不能單純從GDP增速來看,“應從正面理解經濟增速放緩,這是個主動調整的結果。我們對未來經濟偏樂觀”。
  而對於下半年經濟走勢較為悲觀的投資者,則多擔心房地産調控加劇、出口明顯回落等因素導致經濟增速再度放緩。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輪經濟增速放緩的持續時間長、速度慢,復蘇不會是“V”型,而是“U”型。中信證券有關分析師指出,雖然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經濟增速放緩已基本確定,不過回落幅度不一定會太大。
  “對於債券市場來説,短期內經濟增速下滑和通脹上行的趨勢難以改變,資金面和政策面走向對債市整體影響偏空。”興業證券有關分析師&&。
  興業證券的有關研究報告稱,整體來看,供需層面在向着不利於債市的方向發展,政策面走勢對於債市的作用則略偏空。

  四季度難有大行情

  在近期收益率上行較快的市場環境下,市場分析大多對於債券四季度的行情並不樂觀。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的統計,節前債券市場各券種收益率仍是以上行為主,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曲線各期限平均上行0.08個基點。此外,近期可轉債市場的火爆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一位債券基金經理對記者&&,一些債基正通過可轉債和“打新股”來規避債市的短期風險。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今年四季度,債市的行情還要特別留意股市的表現,若股市上漲,基金、保險和券商等跨市場資金或對債市資金産生分流。“雖然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總會使債市收益率産生波動。”三成投資者仍認為資金面不會太寬鬆,12月底的銀行年度考核、未來信用債供給加速及再融資的頻率增多也是他們較為擔心的理由。
  機構分析人士總體認為,四季度債市可能沒有大的行情。他們認為,四季度債市或遇小幅調整,而不是所謂的“牛皮市”,未來走勢取決於加息是否會落實。不過,加息對債市影響不會太大,不管加息與否,只要明確是否會加息了,債市就會有個明確的方向。
  海通證券分析人士&&,事實上,由於今年前三個季度債市的收益較好,近期下跌令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現在機構的“不作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上半年漲得不錯,短期收益該兌現的也已兌現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可轉債市場的過熱也許能提供些許信號。節前登陸深交所的塔牌轉債,首日漲幅高達34%,成了今年轉債市場上首日漲幅最大的個券。這正是因為目前債市短期風險加大,一些債基加大了對可轉債的投資和“打新”的力度作為過渡。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四季度沒有大的行情,但由於資金面相對寬鬆,債市四季度走勢也不可能太差。分析人士&&,上半年財政收入大幅超過財政支出,在赤字一定的情況下,意味着下半年財政存款釋放更多。儘管下半年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逐月減少,12月的單月資金到期量更是為全年最低,但是財政存款釋放則可有效彌補資金的短缺。機構分析師認為,從銀行體系來看,四季度流動性寬鬆的可能性較大。

  信用債機會較多

  機構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雖然四季度債市整體上沒有大的行情,但信用債仍然存在機會。分析人士認為,雖然現在供給預期同樣結構性上升,但區別在於剛性需求仍強,銀行理財、新發基金的承接能力值得期待;而且債市基本面和資金面更為重要,當前環境有利於投資者穩定持有信用債;此外,四季度利率産品供給也小,一部分需求將分流向信用債。
  興業證券的有關研究報告稱,從供給方面看,非信用債發行節奏將有所放緩,但供給規模仍將維持高位,隨着城投債新規的&&,信用債的潛在供給壓力也在增加。
  另外,機構認為,四季度債市發行規模的縮小,也為信用債創造了機會。中金公司在最新發布的10月債市策略報告中&&,在債券供給方面,8、9月份是新債供給高峰(8月份利率産品供給達到峰值,而9月份信用産品供給達到年內峰值),進入10月份,債券供給量會因為工作日減少也相應下降。根據中金公司的預測,10月份債市將有400億元至600億元的短融發行,而企業債、中票等其他信用債發行規模約在700億元至1000億元,全月信用債供應總量在1100億元至1600億元左右,這一預測值明顯低於9月份的發行規模。中金公司認為,10月份利率産品和信用債整體供給壓力將較前幾個月有所下降。
  分析人士&&,近期信用債收益變動已經部分體現了供給放量的影響,考慮到其間有多只大盤新債發行,後期信用債供應規模環比可能縮減,一級市場對收益率産生的壓力或將逐步趨弱。
  機構人士認為,雖然目前還很難判斷四季度信用債發行是否會延續三季度的勢頭,但城投債的發行可能還會繼續增加。對於信用債高密集供應下的收益率走向,此間一些分析觀點認為,近期信用債井噴式發行已經帶動市場收益率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走高,考慮到後期供應規模環比可能萎縮,信用債發行對市場産生的壓力或將逐步趨弱。
  中信證券則認為,可轉債市場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隨着大盤轉債的發行,可轉債市場的流動性轉好,而且新發大盤轉債估值水平較低,對應正股處在底部區域。目前的市場結構為可轉債市場孕育了很好的潛在投資機會,未來將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回報。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國債市泡沫之爭 2010-09-29
下滑勢頭放緩 債市調整壓力逐增 2010-09-17
債市靜待8月經濟數據&& 2010-09-10
債市“狼來了”還是“錢來了”? 2010-09-10
經濟小周期回落預期形成債市溫和整理 2010-09-03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