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農産品高位劇震風險
2010-09-28   作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
 

    借助外盤大漲“東風”,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國內期市品種大多跳空高開,其中玉米、棉花再創歷史新高。雖然長期看大宗商品上行趨勢將繼續,但短期而言諸多品種已處於高價區,背後蘊藏的劇烈震蕩風險值得警惕。

  農産品步入“高原區”
 
    以農産品為代表,商品市場近期連連走高。而全球農産品本輪價格上漲的“導火索”——小麥,外盤(CBOT)價格3個月來漲幅超過了85%;之後玉米成為資金的替代炒作對象,並觸及近兩年來高點。隨即,其他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上漲的趨勢通過種植面積之爭又傳導至豆類,進而抬升大豆價格。接下來,白糖、棉花、稻穀……在減産預期的進一步推動下,農産品期現貨價格逐漸步入“高原區”,由此也産生了高位回調的需求。

  通脹預期引發較強買盤

  儘管前期加息傳言曾導致股市短期內重挫,但商品期貨市場表現相當抗跌,反映出高通脹預期下有力的買盤支撐。
  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農産品價格“你方唱罷我登場”般節節大漲背後,資金動向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由於人多地少,我國很少使用輪耕、休耕等自然方式來保持地力,只能通過大量運用化肥來彌補地力不足。2004-2009年,我國化肥産銷量分別累計增長48.37%和51.95%,而糧食、油料、棉花等主要農産品僅累計增長13.07%、1.11%、1.21%。
  長期來看,我國農産品生産過多依賴於化肥造成兩個後果:一是單産增長乏力;二是由於化肥、農藥、農用柴油等佔到生産成本中的50%以上,農産品價格走勢和能源價格走勢越來越相關。農産品現在已經脫離了農産品的基本屬性,開始帶有金融衍生品的性質。由於結構性、區域性農産品供給的短缺給游資炒作創造了藉口和條件,因此,資金仍是短期主導市場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應給予關注。

    “升值”“加息”影響暫有限

  自9月初以來,人民幣升值突然加速,這與對美貿易順差的上升有很大關係,貿易摩擦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從8月31日的1美元兌6.813元人民幣到9月27日的6.7098元,升值超過了1.5%。而在此前,2009年末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6.828,連續8個月窄幅波動的僵局被打破。另據相關機構預測,9月CPI增速預計在3.5%,並預計CPI的頂點大約在10月份。
    展望未來的貨幣政策,雖然通脹的上行增加了市場的加息預期,但由於人民幣升值加速以及經濟同比增速下滑,降低了近期加息的概率。從央行貨幣政策操作來看,目前依然維持中性的態度,並未進一步收緊。不過,我國商品期貨價格影響因素較為複雜,加息只是其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主要體現在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不會對市場基本面造成改變,而近期加息概率的降低,將對市場信心樹立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警惕高位劇震風險

  近期大宗商品“扎堆”上漲,農産品價格表現尤為搶眼。但隨着秋收來臨,市場供給量將逐漸增加,將給農産品價格上漲帶來阻力。但也應看到,供需格局結構性失衡、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格逐年提高和玉米、大豆、油菜籽等臨時收儲都是保證國內農産品價格長期穩步上行的基石。從歷史上看,多數農産品目前的價格僅為歷史最高價格的50%到80%,不少機構都由此認為農産品後期上漲空間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中秋節後首個交易日(27日)國內糧油期價雖跟隨外盤高開,但仍出現較大幅度的震蕩回落,這或許預示着商品短期上行動力的衰竭。鋻於本週處於小假剛過而長假將至的中間,“假日情結”將繼續主導市場行情。在此情況下,做好風險防範非常必要。操作上,可尋找農産品間價差機會,適當參與套利操作。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農産品具不確定性 工業品難上漲 2010-09-21
農産品期貨節前大漲 警惕持倉過節風 2010-09-21
閩&農産品公共保稅倉在福建南安落成 2010-09-19
農産品短期多頭格局 長假短線風險加大 2010-09-19
節前農産品漲價不會改變政策動向 2010-09-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