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稅政策遲遲不&&,成為懸在樓市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目前有幾個方案,但是不知道具體用哪個,但是估計明年元旦實施的可能性比較大。”昨日,有消息人士對記者透露,新的房産稅是對原來的房産稅政策進行修改,可能在國慶前後&&。
不過,開發商似乎並不知曉此事。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昨日對本報記者&&,自己未聽説即將&&房産稅方案的消息。
1986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産稅暫行條例》目前只針對城鎮經營性房屋和出租房屋徵稅,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産則免徵房産稅。由於開徵物業稅程序複雜,專家普遍認為,擴大房産稅徵稅適用範圍是比較可行的做法。
上述消息人士也&&,這次有關部門重新修改房産稅,“加上新東西,不需要人大批准,國務院批准即可,時間短,效率高。”
早在2003年,北京、遼寧、江蘇、深圳、寧夏、重慶等六省市就開始進行物業稅“空轉”。2007年,稅務總局和財政部又批准安徽、河南、福建、天津四省市為房地産模擬評稅試點地區。今年以來,關於上海和重慶將獲准開徵物業稅或房産稅的消息滿天飛。日前又有消息稱,針對房産徵稅的試點地區可能定在京、滬、深、渝四個城市。然而至今沒有開徵的時間表。
昨天,一位熟悉發改委系統的機構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上海的房産稅試點方案上次在上報國家發改委被退回後,目前還在修改中,尚未上報。
與以往調控多重視短期效應有所不同,本輪調控更加重視房地産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這種背景下,作為長效機制之一的房産稅或者物業稅更令業界期待。
近期,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多次刊發報道或者發表評論,探討調控政策再度收緊的可能性。
《人民日報》近日的報道稱:“就目前情況來看,樓市調整與反彈可能並存。政府部門應及時摸清市場情況,公開有關數據和分析結果,並盡快告訴公眾下一階段調控的走向,以穩定市場預期,進而穩定供求關係、穩定市場。”
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對記者&&,就當前市場狀況而言,政府可能對調控的效果並不是很滿意,下一步政府動向可能有兩方面,一是現有政策的嚴格執行,要加大地方上的落實力度,另外一個就是&&幾個長效政策。
“長效政策中,我覺得最有可能盡快推出的就是房産稅。其他像土地制度改革要涉及立法問題,以及政府土地財政依賴等,近期推出的難度較大。”胡景暉説。
鏈家地産副總裁林倩則並不認可把房産稅作為調控房價的一種短期手段,而是應該視之為一項長期制度。“調控樓市就&&房産稅,而扶持樓市時就再度減免房産稅,如果這樣頻繁地調整政策反而會擾亂市場預期。”
不過,&&房産稅政策顯然不僅僅在於短期調控房價,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財經金融學院教授安體富就在6月份曾&&,房産稅一旦開徵,其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不小的房産稅額度將會給地方稅收以很大的補充,同時一旦開徵房産稅必將對地方依靠出讓土地的財政模式給以徹底的改革。
而終結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在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眼中,是抑制樓市過熱釜底抽薪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