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春天什麼時候來?
2010-09-21   作者:  來源:新京報
 

    明年,央視將開播一個專門的紀錄片頻道。若能成真,無疑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崔永元策劃並出品的32集紀錄片《我的抗戰》竟然無人問津,由於電視台都不願出手,只能在網上點擊收看,囊中羞澀的節目組數月前就已停發工資。這讓我有點吃驚。
  是質量不高,競爭不過別的紀錄片?似乎不是。崔永元製作的《電影傳奇》系列節目,以獨特的方式回顧那些經典影片,受到了觀眾的喜歡,也令業內人士刮目相看。而他隨後推出的《我的長征》,更是從思想及內涵上尋求突破,獲得了更大成功。以崔永元的做事態度,應該可以保證《我的抗戰》的質量。
  據悉,《我的抗戰》原本是央視的一個項目,但因為央視的頻道改革而錯過了在央視播放。無奈之下,崔永元便去地方電視台尋找買家。遺憾的是,所到之處,大都婉言謝絕。個中原因,主要是紀錄片收視率太低,不能給電視台帶來廣告收益。
  據悉,記者日前觀看了其中的《八百孤軍》等3集後,發現很新穎,並不是想象中的那般枯燥,該片總導演曾海若&&,“我們的定位就是‘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讓戰爭的體驗者説話,我們想告訴普通人,戰爭是怎麼回事。所以不像紀錄片,更像故事化的小型電影。”“我們只採訪當事人,不採訪學者和研究者,連當事人的子女都很少,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這樣精心拍攝出來的一部紀錄片,怎麼就沒有電視台鍾情呢?
  現實語境下,我們不能強求各電視台只重觀眾利益,不顧自身收入。但也希望各電視台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能切實兼顧觀眾的感受,適當播點紀錄片,即便廣告收入不高,又有何妨呢?能以社會公益為重的電視台,一定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從而提高各類節目的關注度與收視率,從長遠來説,未償不是好事。
  新西蘭自然歷史公司總經理史達民先生一次在談到國內紀錄片發展困境的時候曾&&:“中國的紀錄片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沒有成熟的播映平台,所以就不可能産生出市場效益。”據央視《見證-影像志》欄目製片人陳曉卿透露,明年,央視將開播一個專門的紀錄片頻道。此舉若能成真的話,無疑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至少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但願像《我的抗戰》之類的電視紀錄片,能早日擁有屬於自己的熒屏空間。

【字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電影業欲與好萊塢試比高 2010-09-17
好萊塢高智力電影推薦 2010-09-16
航空電影産業或將異軍突起 2010-09-03
為什麼需要藝術電影及其影評 2010-09-02
《百年電影百年行》 2010-09-02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央行盯的或許不是CPI[思想頻道]地産已成投資業“鴉片”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