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每日新聞》9月9日刊登該報記者服部正法發自盧安達的一篇報道,題為《非洲正謀求擺脫對中國依賴》,摘要如下: 為了獲得非洲的資源,中國的投資和融資成為非洲經濟增長最大的原動力。 上月末記者跟隨日本政府和企業代表團訪問了安哥拉。採訪中發現,安哥拉政府正在尋求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走進安哥拉首都盧安達,隨處可見正在興建的高樓大廈。建築工地上挂着“中信建設”、“中國江蘇”等中國企業的牌子。在市中心的街道周圍,很多戴着橙色頭盔的中國建築工人在鋪路。中國的影響力在這裡一目了然。 1975年安哥拉擺脫了葡萄牙的統治宣布獨立,此後經歷了近30年的內戰,直到2002年才終於平息。戰爭過後安哥拉滿目瘡痍,急需重建,率先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中國。2004年以來中國進出口銀行向該國提供了45億美元貸款。據説其他各項貸款還有60億美元。在短短5年左右的時間,安哥拉從中國得到了100多億美元的資金。 作為回報,中國獲得了該國的石油。安哥拉的石油儲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排在第二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需要進口大量石油,而安哥拉則迫切希望獲得援助,二者不謀而合。安哥拉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2002年至2008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年增長率達到15%。另一方面,進入安哥拉的中國企業借助於政府的貸款,承攬了眾多的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 雖然安哥拉與中國的關係仍處於“蜜月”當中,但近一兩年已開始出現變化的徵兆。 安哥拉過去一直不願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融資條件,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該國政府去年不得不接受IMF的融資。此舉被形容為“與IMF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今年春季,該國首次從國際評級機構獲得了信用等級。目前政府正在努力提高財政透明度,以獲取國際社會廣泛的投資,此舉被視為開始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很多當地人士指出,中國實行的投資援助方式不利於“創造就業”和“人才培養”。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企業將大量的勞動力和設備從國內運到該國。安哥拉人指責中國人搶了當地人的就業機會。他們認為中國的做法不利於人才培養和技術轉讓。此外,在基礎設施技術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在石油問題上,據説安哥拉方面也在努力尋找更多的夥伴。安哥拉擁有豐富的鐵礦石、銅和稀土等礦産資源,很多資源有待勘探。 財政部長洛佩斯&&希望日本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合作。日本代表團在訪問之際承諾將提供日元貸款,在開發資源方面開展合作,並援助建設“高質量的基礎設施”。近年,美俄法等國領導人相繼訪問安哥拉。如果該國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那麼包括日本在內,大國之間圍繞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近年中國與非洲的經濟關係日益密切。2000年中非貿易還僅有100億美元,到2008年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相當於2000年的10倍。 在此期間(2001至2008年),整個非洲的年均實際GDP增長率接近6%。盧旺達總統卡加梅稱讚“中國帶來了非洲所需的投資”。 但另一方面,大批中國工人流入了非洲,據推算,目前居住在非洲的中國人約有80萬,其中在盧安達就有10多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