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清數日之後,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漸趨回溫。近十天的時間裏,廣州、上海、武漢等地相繼傳出“地王”的消息。8日,卓光控股有限公司以48.48億元拍得上海黃浦江沿岸E18地塊(9-3)地塊,折合樓面價35490元/平方米,創下了上海住宅用地的樓面價新高。8月31日,廣州番禺中心南區4-2地塊重拍,7282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再次刷新了該區域的住宅用地價格。同一天,萬科耗資76億元將武漢東湖中央商務區核心地段2幅商住用地收入囊中,創造了該區域新科總價“地王”。這在調控風聲正緊的當下,頗有些惹眼。 業內人士認為,此輪“地王”並非是麵粉貴過麵包,溢價率不高也説明開發商拿地已相對理性,且不足以影響整個房地市場發展趨勢。但隨着土地“大限”的相繼而至,土地市場的變數增加,不排除會有後續政策跟進的可能。
 |
|
新華社發(范筱明攝) | 理性 “地王”溢價率不高 無礙調控
儘管不少城市底價成交甚至流拍、流標現象仍時有發生,但全國熱點城市尤其一線城市的土地交易較以前明顯活躍,成交均價上升幅度較大。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一期的報告稱,9月第一週監測的20個主要城市整體成交樓面均價為2155元/平方米,環比上揚88%,住宅成交樓面均價較上周大幅上漲,達4832元/平方米,環比猛漲225%。 十天的時間裏,廣州、上海、武漢等地相繼傳出“地王”的消息,無疑容易引發人們對土地市場重回火爆的擔憂,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在的土地市場很難重現調控前的活躍,但長期來看一線城市尤其區域位置好的地塊仍會受追捧。“仔細分析一下,這些地塊雖然樓面價較高但溢價率仍較低,説明是物有所值的。”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主任徐楓説。 的確,上述黃浦江沿岸地塊溢價率僅為41.3%,即使是溢價率為131%的廣富林2-5號地塊,也大大低於調控前水平,今年2月出讓的廣富林2-4地塊溢價率已高達191%。有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土地市場的溢價率一般為150%至200%。 徐楓認為,地塊所處區域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價格,一線城市地理位置好或發展空間大的地塊,具有較大的增值空間,價格自然會比較高,而開發商也對地塊未來的投資回報持樂觀態度,“長期來看,由於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一線城市的地價會保持上漲趨勢。”她預測,一線城市一旦有品質好的地塊推出,仍會受到開發商們的青睞和爭搶。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更是直言,目前一線城市優質土地甚至比同區域內豪宅還稀缺。 以位於陸家嘴黃金地段邊緣的黃浦江沿岸E18地塊(9-3)地塊為例,業內人士稱,該地塊為陸家嘴5年來首次推出的住宅用地,既位於黃浦江沿岸,也在世博輻射區域之內,為難得的稀缺土地。“如果按照周邊目前在售樓盤的價格作為參考的話,這塊土地價格還是不高的。”陸騎麟如是判斷。 中廣信地産服務機構事業一部總監卞明認為,與去年或今年“兩會”後出現的地王相比,這些“地王”對整個房地産市場以及買賣雙方心理的影響力還相差太遠,不足以影響市場發展趨勢。
謹慎 一線城市成交量小幅回升
就在地價出現變動的同時,記者了解到,土地市場的成交量、推地量等方面也發生着變化。 雖然,9月第一週全國20個主要城市成交面積環比減少了2%,但一線城市卻表現出成交量小幅回升態勢。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第一週,一線城市均有地塊成交,成交面積共計215萬平方米,較上周增加66萬平方米,環比增加44%。住宅用地市場土地成交方面,除深圳外一線城市均有住宅用地成交。 在徐楓看來,“這只是此前低位成交量基礎上的小幅回升。”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8月,北京成交的住宅用地僅為4宗,更早的7月份,北京共公開出讓3塊住宅用地,深圳則沒有住宅用地成交。 “從目前土地成交來看,總體趨勢還是呈現出下滑局面,與2009年底根本無法相比。”陸騎麟説。在他看來,今年項目銷售量銳減,開發商手頭資金相對不足,也使得拿地不再闊綽。 卞明也持類似觀點,從慘澹的成交量來看,很多開發企業拿地比較謹慎,尤其對那些實力較弱的開發商來説,本輪房地産調控加大了資金壓力,使其已沒有餘力購地。而實力雄厚的開發商,則可能出於公司戰略等方面的考慮將更多注意力放在了二三線城市。“對他們來説,很大程度上調控不會對其放開手腳拿地産生多麼嚴重的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1月至7月,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217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3%,土地購置費5054億元,同比增長88.2%。以萬科為例,中報顯示,上半年萬科共新增項目38個,按萬科權益計算的建築面積合計893萬平方米。大多仍位於房價、地價上漲較少的二、三線城市,平均樓面地價約2300元/平方米。 成交量的小幅上揚,似乎並沒有刺激推地的幅度。數據顯示,過去一週,一線城市僅北京上海有住宅用地推出,共推出10宗土地,推出量仍然偏緊。其中,北京共入市2宗住宅地塊,上海供應8宗住宅用地,含6宗“動遷安置房”用地。二線城市有7個城市有住宅用地供應,共推出住宅用地24宗,環比減少11%,推出總面積為162萬平方米,環比減少33%。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住房用地實際供應量5.6萬公頃,與去年同期實際供應量(2.4萬公頃)相比增加約135%,但與3月份國土資源部公布的供地計劃相比,僅實際完成全年計劃的31.11%,並未達到預期目標。 陸騎麟分析説,土地供應方面,政府也是會選擇時機的,在市場不好、土地價格偏低的情況下,政府也會選擇減少供地面積,甚至停止供地。“計劃趕不上變化,政府不太可能看著地價出現大幅下跌還繼續大量增加土地供應量。” 卞明告訴記者,目前的出地速度與去年同期比肯定是下滑的,他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土地市場的清淡仍會持續,多數開發商拿地還會比較謹慎。
變數 “大限”將至 土地市場變數增加
伴隨着部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小幅回溫,一條國土資源部9月將通報清理閒置土地工作最新進展的消息迅速瀰漫,尤其是與“問責”“大限”等字眼&&之後,更是引來諸多議論和猜想。 事實上,有知情人士稱,國土資源部9月份的問責大限並非針對閒置土地行為,而是針對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現象。6月中旬,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曾&&,7月初將組織若干督察組開展實地督查,重點核查各地自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8月,召開集體約談會,約談違法用地嚴重城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提出預警,促其整改。9月,組織開展評估驗收工作,並根據檢查結果,適時啟動問責工作。這便是所謂“7月督察,8月約談,9月問責”。 至於有關閒置的“大限”,相對準確的表述應該是“清查大限”。上個月19日,國土資源部公布房地産用地整治工作的情況時要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加快清理查處各類房地産違法違規用地工作,務必於10月底前基本完成查處任務。而在各類房地産違法違規用地中,閒置土地成為房地産用地違法違規的主要問題,各地上報的閒置土地達2815宗。 隨着各種傳聞的不斷出現,土地市場調控走向的不確定性似乎都在逐漸增加。有關部門和國家領導人此前均已明確重申,房地産調控政策仍將繼續。國土資源部曾明確提出,下半年國土資源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積極參與房地産調控。那麼,土地市場是否正醞釀更嚴厲的調控措施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土地市場的變數在增加,但更嚴厲的調控政策會否&&尚有待觀察,不排除後續政策跟進的可能。 卞明認為,政府清理閒置土地等行為是新一輪調控的重要表現,且具有很強的震懾作用,會對人們心理預期産生重要影響。“現在持幣待購的購房者不在少數,但更多人在觀望,國土部的行為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購房者對未來房價的預期。” 不過,“很多閒置的土地都是由於政府的原因而導致的,所以政府必須先查明自身的原因,然後再對開發商相應處理。”陸騎麟説。他認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政府有關部門,在清查土地時可能會有所松懈,而開發商也心知肚明,歷年來多次清查土地,沒有哪次對其造成了真正的打擊,最多就是收回土地出讓時的保證金。因此,需要確認這次是否動了真格,才能説是否加緊調控。 對於未來的調控走向,陸騎麟認為,針對目前土地市場,主要的調控目標還是盤活存量土地,最主要的還是政府對既定政策的執行。徐楓則&&,在市場成熟度、客戶偏好和政府態度等方面,我國都與成熟市場國家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排除有相關干預措施&&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