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近期表現強勢的白糖期貨價格終於停止了上漲步伐,雖然早盤主力1105合約一度再創今年2月以來的新高,但午後一路回落,最終報收於每噸5610元,漲幅僅為0.04%。 “明天(9月9日)是國儲在本榨季第八次拋儲的時間點,做多資金感到一定壓力所以選擇獲利回吐,但是今天盤面上出現的陰線絕不會是拐點。”光大期貨白糖分析師許愛霞向記者&&。
然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期貨分析師卻告訴記者,白糖期貨價格自今年5月觸底以來漲幅驚人,而隨着三季度消費旺季的結束,糖價的上漲空間已然不大。 顯然,糖價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上漲天賜良機
“糖價上漲不是偶然的,因為今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産糖大國巴西、印度,都面臨着減産的困境。”許愛霞告訴記者。 此前有消息稱,由於09/10榨季(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國內受北方冰凍和南方乾旱影響,北方甜菜糖産區和南方甘蔗糖産區的食糖産量較上榨季均出現減産。而根據中國糖業協會的統計,09/10榨季全國共生産食糖1073.83萬噸,同比上一榨季1242.89萬噸減少了13.6%。 而天氣因素同樣困擾了全球産糖大國在今年的收成。 許愛霞告訴記者,近期巴西持續的乾旱天氣引發市場對後期生産的擔心,而早前巴基斯坦等多個産地均因災害性天氣導致大幅減産,機構下調供給預期,把未來過剩預期調整為平衡,此舉為糖價打開了上漲空間。 事實上,即使沒有天氣因素作祟,今年糖價的上漲似乎也不可避免。 冠通期貨分析師郭建英曾撰文&&,糖業具有極強的周期性,往往以六年為一個大周期,其中三年增産三年減産。 “根據過往經驗,2000-2002年為增産三年,2003-2005年為減産三年,這是一個大周期。而在一輪新的周期中,2006-2008年為增産三年,2009-2011年為減産三年。在這一週期中2008年因罕見的暴雪災害引起廣西産量驟減,因此本屬於增産周期內的2008年蔗糖産量不增反減。而09-10榨季則是減産周期的第一年。”他在文章中寫道。 “因此,在天氣因素與減産周期的雙重擠壓下,糖價上漲成為一種必然。”許愛霞&&,雖然國內白糖期貨價格在2006年推出初期曾一路到達過每噸六千多元,但實際現貨價格卻沒有這麼高,而現在不僅是期貨價格居高不下,白糖現貨價格也長時間停留在每噸5500元以上,“這可是近十年的最高點。”
拐點隱現?
“糖價走到這個地步,看多看空的都大有人在,可謂分歧嚴重。”中銀國際期貨白糖分析師田鋒向記者&&。 9月8日公布的白糖主力1105持倉結構顯示,當天衝高回落的行情已“嚇怕”一些多頭資金,其中排名多頭榜第一位的萬達期貨當日買單量減少478手,但仍持有多單40448手,而此前排名第二的珠江期貨,當天則大減多單18936手,目前以16297手買單量退居第四位。
“珠江期貨總部在廣東,他們席位上有不少兩廣地區的現貨貿易商,要知道國內的産糖區就集中在廣西、廣東,珠江期貨大幅平倉多單值得玩味。”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期貨分析師向記者提醒道。 而田鋒也向記者&&,雖然今年産糖量有所下降,但白糖的整體消費量也並未見起色,“據我所知,上海很多月餅生産廠家已不添加白糖,而是採用一些化學甜味劑加以替代,白糖並非不可取代。” 此前,齊魯證券研究員孫國東&&,目前現貨糖價兵臨四年高位,但卻面臨下行風險。 由於09/10榨季糖量減産已成定局,因而決定糖價下一步走勢的則是10/11及以後幾個榨季的形勢,孫國東對此提出了三種假設即:10/11榨季食糖産量還未恢復(1100萬-1250萬噸)、恢復至緊平衡(1250萬-1400萬噸)、明顯恢復至供給過剩(1400萬噸以上)三種假設。 他認為,三種假設中概率最大的是第二種,即10/11榨季食糖産量恢復至緊平衡(1250萬-1400萬噸),那麼産量缺口將維持在200萬噸以內,對於這樣的缺口完全可以依靠進口糖得到有效滿足,那麼糖價只能徘徊在5000元/噸的水平,而隨着政府、企業、農戶的擴産以及種植面積恢復,糖價將持續回落。 “這將是10/11-11/12榨季制糖行業投資的最大風險。”孫國東&&。 而一位期貨私募經理對此則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即使糖價從明年起出現反轉下滑,但是從目前的市場走勢來看,白糖期價完全可以繼續看高,他將繼續持有白糖1105多單,看至每噸5800-6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