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媒體關於樓市全面回暖的消息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經,作為全國風向標的京滬穗深四地樓市自調控以來首次集體飆升。網民紛紛發表意見認為,對於目前出現的所謂“全面回暖”的跡象,不管真假,在政策層面上都應該予以警惕和防範,避免房地産調控功虧一簣。
樓市回暖四大原因
網民吳其倫指出,一線城市房地産市場在政府的密集調控之下已經初露回暖跡象。究其原因,不外如下四點: 首先,中央政府對於調控目標的表述依然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從實踐來看,房價穩定及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立場均不利於房産調控。因為穩定房價的立場令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者、消費者都認為中央不希望看到房價下跌。於是乎,地方政府對中央調控陽奉陰違、開發商硬挺房價、炒房者囤房不售、消費者盲目入市。 其次,地方政府的執行不盡如人意,導致中央政策難以顯效。 第三,開發商、房産投機群體硬挺房價甚至逆市提價導致房價被人為推高。 第四,部分消費者對政府調控失去信心,一方面擔心房價繼續大漲,另一方面自知享受不到保障房待遇,在無可奈何之下投身購房大軍。
警惕樓市全面回暖弄假成真
網民馬光遠指出,儘管統計數據的來源不詳,但在政策面不斷釋放調控不會放鬆的信號,房價自“4 17新政”&&以來並未明顯回落的情況下,樓市的這種全面回暖是真是假,對於未來的樓市調控會帶來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決策層、開發商以及房地産行業的利益相關者和民眾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他認為,從目前房地産面臨的諸多因素看,儘管有所謂的“金九銀十”的噱頭,但無論是政策因素,還是整個房地産市場的現狀而言,房地産市場“全面回暖”的基礎並不存在。 首先,房地産的調控政策不僅沒有放鬆,反而加碼的跡象明顯,無論是高層的多次表態,還是相關部門的具體舉措,都明確地透露出高層調控的決心。 其次,開發商本身的資金鏈繼續吃緊。 第三,供需狀況發生逆轉,預計未來庫存量將高達3億平方米左右,創下歷史新高。 很顯然,這些基本面預示着,樓市在最後一個季度將拷貝2009年,上演超級大逆轉的可能幾乎不存在。但2009年銀行、開發商等通過假按揭等違法操作,製造虛假繁榮,最後弄假成真的歷史教訓極為深刻。對於目前出現的所謂“全面回暖”的跡象,不管真假,在政策層面上都應該予以警惕和防範,避免房地産調控政策功虧一簣。
政策放鬆的可能性較小
網民徽湖指出,在今年下半年的9月份之後,商品房的供應量將大幅增加,供應量的增加將會持續6到8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説會持續到2011年年中,這個期間將是商品房供應的高峰期。 至於房價方面,可能繼續與購房者的意願相違背,重返上漲趨勢。當然,在供求關係的主導下,下半年供應量的增加應當導致銷售價格的下跌,但往往會事與願違,當成交量上漲的時候,個體的決策是自身利益最大化,部分銷售較好的企業會逐漸提升自身産品的銷售價格;而之前封盤未售的樓盤重新開盤,其銷售價格並沒有經過前期市場的理性調整,開盤定價會依然較高,從而導致銷售價格的重新大幅上揚。 他推斷,政策放鬆的可能性較小,甚至再次加碼。目前政策很難完全重復2008年放鬆的路徑,現在市場各方的參與者均變得更加理性,房地産市場經過了4個月的消化時間,預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悲觀;同時,經濟增速尚屬於較好範圍,所以政策放鬆的可能性小。房價再次過快上漲將成為可能,這或將導致政府政策的第二輪調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