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兮兮
繪 | 你駕車時是否因道路擁堵、天氣不好而感到情緒壓抑、心情煩躁?你駕車時是否因出行不順而口出惡言,甚至大打出手?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了上述情況,你可能患上了“路怒症”。因此,建議你進行必要的心理調節以排解壓力。專家同時建議,有關部門應開設相應的心理諮詢、治療機構,並積極疏導擁堵的交通,以便預防“路怒症”的增多和惡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路怒症” 成都市有車族的常見病
在雲南省一家媒體工作的林宇是一名典型“路怒症”患者。平日裏,他文質彬彬,説話做事很有分寸,人緣極好。只要開上車,他仿佛變了個人似的。他對記者説:“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到了車上心裏就發悶。特別是勞累了一天后,又遇到下班高峰堵車,我就非常煩躁。遇上別人插隊,我更怒不可遏,常常需要通過罵人來發泄。一次,一名行人亂闖紅燈,我差點撞到他,他卻直瞪我,導致我完全失控,與他吵了差不多20分鐘。” 記者採訪了解到,開車出現類似狀況的車主多不勝數。近年來,隨着都市有車族隊伍不斷壯大,城市道路擁擠狀況日益嚴重,車主們在享受駕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忍受着擁堵的煎熬。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車主患上了“路怒症”。
“路怒症” 危害有車族健康
美聯社200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説,“路怒症”屬於心理學上的“陣髮型暴怒障礙”。雲南省精神衞生中心心理專科醫院院長、精神科主任余繼祥分析説,“陣髮型暴怒障礙”患者的心理、精神狀態不穩定,易受外界刺激産生暴怒情緒,並可能導致敵意、攻擊性、暴力性的行為。 雲南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張滿堂指出,車主在“路怒症”的左右下,可能出現不遵守交規、敵視其他車輛的駕駛行為,將嚴重惡化道路交通狀況;車主在壓抑、煩躁的情緒控制下,可能出現感覺和知覺被封閉的情況,如只看前不看後,聽不見其他車輛鳴笛,將剎車錯踩成油門等,也會造成很大的交通事故隱患。此外,帶有不良情緒駕車還會引發生理疾病,比如出租車司機患高血壓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 在汽車時代,“路怒症”已成為一個世界通病。據其他媒體報道,患“路怒症”的美國司機約有1600萬人。在我國,患有此病的人越來越多。2006年上海心潮心理諮詢中心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發現我國司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高達59.8%。其中,長途汽車司機心理障礙發生率高達80%,私家車主為44.4%。“路怒症”已成為繼噪聲性耳聾、視力疲勞綜合徵、頸椎病之後的又一種常見汽車綜合徵。
三管齊下治療“路怒症”
專家認為,要治療都市有車族日漸嚴重的“路怒症”,需要從心理治療、提高行車素養和疏導公共交通等方面着手。 雲南省精神衞生中心心理專科醫院院長余繼祥建議,車主應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情緒激動時不宜駕車,那些敏感且易情緒化的人更要注意駕車時的心理感受。要經常自我省察,若發現自己連續幾週有嚴重的情緒失控、食欲不振、失眠、焦躁不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平時也要通過一些輕鬆的活動排解和釋放緊張情緒,比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游泳等都十分有效。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英國、芬蘭、韓國等國每年都會對駕駛員進行心理測評,合格者方準上路,這種做法值得借鑒。同時,車主應提升行車素養,形成禮讓駕車、錯峰意識等文明行車習慣。 雲南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張滿堂建議,車主可提早出行,留足行車時間,有意識地放慢行車速度,從容行車。駕校在培訓學員時可考慮開設相關課程,幫助學員樹立正確、健康的“駕駛觀”。 昆明市第七機動車安全檢測站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我國私家車增長速度過快,而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跟進速度不夠,造成汽車數量超過道路負載,從而引發了“路怒症”等現代都市病。因此,大力發展包括公交、地鐵、輕軌以及班車等在內的公共交通系統,將是有效減輕城市車輛負載、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緩解有車族“路怒症”的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