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唐山市經濟總量佔全省1/5,坐上了河北省經濟發展的頭把“交椅”,但卻付出了能耗佔比達1/3的高昂代價。接踵而至的是因污染嚴重被國家環保總局“區域限批”,唐山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亮起了“紅燈”。以什麼樣的方式走今後的路?成為擺在唐山面前的最急迫問題。 這一年,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唐山,提出了建設科學發展示範區的戰略構想。從此,唐山開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努力探尋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工業化新路徑,逐步走上一條資源型城市艱難但已成效顯著的轉型之路。
洗去資源城市的“灰塵”
長期生活在中國的著名記者、作家愛潑斯坦,曾有這樣的描述:“舊唐山,由於對煤煙不加控制,天空總被一層骯髒、黃色濃煙遮罩。河水變色,魚不能生存,使唐山成為中國污染最重的城市。” 作為一座百年重工業城市,經濟的發展似乎天經地義地和污染緊密相連。龍澤路個體經營者崔麗珍清楚地記得:“我常年在露天市場做小買賣,前兩年頭頂上總是灰濛濛的,東邊工廠大煙囪冒的煙,大夥兒都管它叫黑龍、紅龍、黃龍……” 直到一個乾淨爽氣的唐山出現,市民們才發現,其實,城市可以是另一種樣子的。2008年10月,唐山市啟新水泥廠由市區遷往郊外。至此,這座運行了百年的老企業“壽終正寢”,新的“啟新”將以一種更環保的方式茁壯成長。 啟新水泥廠是中國最古老的水泥廠,1891年建成投産,産出了中國第一袋機制水泥,被稱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但由於大量排放粉塵,啟新水泥廠成為當地嚴重的污染源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唐山市區大氣污染有“四條龍”之説,啟新水泥廠即其中“灰龍”。震後恢復生産的啟新,每天排放的粉塵仍達150噸左右。 2007年,唐山市做出了“退企還綠”的決定,將污染嚴重的企業退到遠郊,原址進行綠化,啟新水泥廠被併入這一行列。搬遷後的啟新新廠將採用最新的技術設備,大大降低耗煤、耗電量,粉塵排放也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佔地500畝的百年老廠將不復存在,但最古老的兩條生産線將被保留,並在原址上將修建一座水泥博物館。污染嚴重的水泥廠將變成一處新景觀。 啟新水泥廠的搬遷折射出近年來唐山經濟方式的轉變。曾是世界上最大“鋼鐵城市”的唐山,鋼鐵産能佔全國1/10,最多時境內有幾百家鋼鐵廠,而産量過百萬噸的卻只有十幾家,大量的資源能源被吞噬,滾滾的污水、黑黃的濃煙排出來。“老闆掙票子,百姓吃灰塵”,坊間流傳的一句話,既道出了當時的現狀,也訴出了群眾的不滿。 “區域限批”加上百姓呼聲使得唐山決策者痛下決心,向落後産能“開刀”。但真正真刀真槍地實施起來,遇到的阻力也是難以想象的。 “3年來,唐山市是以一種壯士斷腕的決心來實現工業轉身的,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唐山市一位領導坦言,“一座座小高爐,就是一堆堆真金白銀,拆除落後産能,就等於動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阻力之大難以想象。”期間,一位縣委書記曾收到匿名信,聲稱要買他“項上人頭”,工業促進局幹部下去查污染企業,被一夥人攔在半路恫嚇威脅。一些有切身感受的幹部説“當時老鼻子難了!” 但“壓力再大也得幹,因為已經無路可走。”從2007年開始,一場規模浩大的治污減排持續攻堅行動全面展開,從集中學習“洗腦”轉變發展觀,到經濟、法律手段多管齊下,從不摘“黑帽”就摘“官帽”,到&&新規全力扶植企業轉型。唐山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連續三年組織節能減排攻堅行動。 據統計,3年來,通過實施重點企業排污監測、重點污染企業搬遷改造、礦山綜合治理等工程,對鋼鐵、煤炭、水泥等10大重點領域的4591家企業進行了綜合整治,累計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1504家。全市萬元G
D 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4.66%和13.73%、12.64%。到2010年末,唐山市10個縣(市)區萬元G D
P能耗比2005年可望下降2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5%以上;100家重點企業節能255萬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減排3900噸,二氧化硫減排8.2萬噸。 “‘環境是最大的資源,生態是永久的財富’‘金山銀山,有污染不能進唐山’,”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説,“這些在實踐中形成的科學理念,實實在在地落實在了實處。”以2007年為例,唐山市拒絕了60多個項目,其中僅曹妃甸工業區就把100多億元的投資拒之門外。據統計,3年來,唐山因淘汰落後産能影響G
D P176億元、財政收入22億元,但換來的是水變清了,天變藍了。
搶佔新型産業戰略的高地
100多年前,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龍號”機車誕生在唐山;100多年後,唐山製造的C H R
3“和諧號”再一次引領“世界速度”。 2008年8月,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正式通車,其主力車型是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CH R
3“和諧號”。時速達350公里的CH R
3型動車組是世界上運營的同類列車中速度最快的動車組,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能製造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移動裝備的國家之一。2009年6月,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再次宣布,國內首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中低速磁懸浮實用型列車在該公司下線。 自主創新讓唐車公司這個百年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唐車公司的實踐説明,只有不斷科技創新,才能搶佔新型産業的戰略高地。也正如此,唐山借助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的契機,啟動了“三百計劃”,培育100種優質、高附加值、有市場需求的新産品;用100項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産業;培育引進100名産業結構調整領軍人才。自主創新使“唐山製造”向“唐山創造”嬗變: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在全世界運營的同類列車中跑得最快;國內首&礦用搶險探測機器人的誕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純電動汽車、高爐全幹法除塵設備等均創下多個國際國內“之最”。據了解,唐山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在自主創新的同時,唐山加大了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精品鋼材、裝備製造業、現代化工等七大有競爭力的主導産業鏈已初步形成。“資源依賴最終將會影響城市競爭力和長期發展,”唐山市市長陳國鷹深有感觸,“我們在調整傳統産業的基礎上,快馬加鞭地促進新興産業發展。”風力發電、海水淡化、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激光電視、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非傳統”項目相繼落地生根,僅電動汽車,就匯聚了上汽綠色能源汽車、海天能源新城、鋰源電動車動力總成三大項目。目前生物醫藥、新能源、環保等新興産業正在唐山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如今唐山正逐漸擺脫“資源依賴症”,産業結構呈現出煤炭、鋼鐵比重下降,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産業比重上升,服務業發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態勢。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情況下,2009年唐山“成績單”仍好於預期:全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38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192億元,全部財政收入413.3億元。 “唐山又叫鳳凰城,如果説震後重生是第一次鳳凰涅槃,那麼産業轉型就是第二次。”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趙勇説,“唐山的特點決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加迫切,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唐山特點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來。‘破繭之旅’已邁出堅實一步,調整百年形成的産業格局任重而道遠。”
打造中國循環經濟“標杆”
工業轉型,這在全國來説,都是一個大問題、大難題。有“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之稱的唐山是中國工業化的一個縮影,中國工業化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在唐山都有突出表現。“在現階段還不能完全放棄重化工業情況下,唐山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在發展重化工業中揚長避短,找尋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唐山市市長陳國鷹説。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首鋼搬遷曹妃甸的方案。很多人懷疑,首鋼搬遷實際上是在轉移污染,不過是將北京頭頂上的“黑煙大鍋蓋”轉移到河北的頭上。這種懷疑不是無的放矢,一直以來,鋼鐵企業給人的印象基本都是噪音、灰塵和煙霧,與乾淨清潔是無緣的。但事實證明,這種懷疑錯了。 “新首鋼採用220項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充分利用生産過程中的餘熱、余氣、廢水、含鐵物質和廢棄物,實現了‘零排放’,鐵元素資源幾乎100%回收利用,節能降耗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首鋼京唐公司製造部副部長劉建華説,新首鋼可以成為唐山乃至全國循環經濟的一個“標杆”。 在首鋼這個不到曹妃甸工業園區面積10%的地方,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只是曹妃甸循環經濟的一小步。從曹妃甸開發伊始,就開始通過加強上下游産業的銜接,構建區域循環體系,並積極探索包括工業、農業、城市的社會大循環體系。曹妃甸工業園區就是要在這片灘塗上建設起以循環經濟為立區之本的新型工業化基地。 “從開始規劃到全面開發,曹妃甸始終堅持着一個理念,”曹妃甸管委會主任姚自敏説,“這就是以循環經濟為立區之本,使之成為一個集綠色産業、綠色港口、綠色城市為一身的中國循環經濟發展樣板。”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中唯一新建園區,曹妃甸已形成鋼鐵、石化、電力三大循環産業鏈,力求實現企業、産業、區域和社會大系統四個層面循環。在鋼鐵企業內部,生産中産生的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焦爐煤氣全部回收利用,“榨幹擠凈”。回收的高溫餘熱發電,可以滿足企業總用電量的九成多。冷卻水串級使用、廢水回收等措施,實現水資源循環和再利用。
從資源型到新型工業化的艱難之路
在區域循環方面,實現上下游企業間的“無縫鏈結”和清潔生産。如海水淡化産生的濃鹽水可供給附近的南堡鹽場,使制鹽期縮減一半;鋼鐵廠的高爐水渣、粉煤灰等,又可供冀東水泥廠生産建築原料。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唐文弘説,曹妃甸正按照建設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産業聚集區的功能定位,謀劃中日循環産業園區,以期成為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最佳試驗田。 唐山市還在全市範圍內推進循環經濟模式,司家營鐵礦、三友化纖、開灤煤化工等已被列入國家和省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為把循環經濟這出“大戲”唱得有聲有色,唐山市建立起了法律規範、政策激勵、技術創新、機制保障四大支撐體系,&&了《關於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政策》等措施,2007年以來減免相關企業稅收4億多元,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引導作用。 唐山市發改委介紹,目前唐山正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構建包括工業、農業、城市的社會大循環體系,探索産業升級、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城鎮化發展、社區(村鎮)建設於一體的循環經濟模式,從而打破“經濟發展、生態惡化”的怪圈。
未來唐山,一幅“最新最美的圖畫”
唐山因煤而建,依鋼而興,有着豐富的鐵礦、煤礦等資源,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轉變發展方式中,唐山牢牢把握兩個重點:一個是從傳統産業向現代産業體系轉型,一個是從資源型城市向生態型城市轉變。 唐山市市長陳國鷹説:“有什麼樣的城市環境,就能發展什麼樣的産業。假如這個城市臟亂差,那只能發展傻大黑粗的産業。如果這個城市很生態,那麼高端産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百年挖煤,在唐山市城區留下了一個數十平方公里的採煤塌陷區,多年來成了城市垃圾的堆放場。從2007年開始,唐山市投鉅資、大手筆實施改造,先後實施生態修復、景觀綠化、湖面拓寬等工程,建成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據講解員介紹,整個公園面積達28平方公里,相當於3000個足球場那麼大,僅水面就相當於2個西湖那麼大。 唐山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案例,入選世博會參展“城市最佳實踐區”。在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地質評估、可行性論證基礎上,唐山規劃91平方公里的南湖生態城,突出生態建設、工業文明、抗震精神、現代藝術與展覽等特色,打造集旅游度假、文化創意、高端服務、住宅開發和技術創新等多種功能的中心城區。今年投資達500多億元,安排了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等95個開工項目。 除南湖生態城外,唐山還在城區軍用機場搬遷後的土地上建設鳳凰新城、在新建民用機場邊建設空港城,並將圍繞城市的幾條河流貫通,建設全長57公里的環城水系。 另一方面,唐山“在一張白紙上畫最新最美圖畫”,依託曹妃甸投資100億元在沿海荒灘上建設新城。這座面積150平方公里,由多國專家規劃設計的“未來之城”,“新”就新在在充分利用曹妃甸風能、電能、地熱能和臨港工業餘熱、余氣,構建城市生態循環系統,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多達141項。唐山市規劃局局長林澎説:“這些指標體系將破解交通擁堵,城市貧困,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城市病’,打造出一個低碳宜居城市樣板。” 曹妃甸新城以及城市中心區的南湖生態城、鳳凰新城、空港城,再加上環城水系,被稱為“四城一河”,共同勾勒出生態唐山的新貌。新城崛起,舊城變靚,沃爾瑪、家樂福、英國樂購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入駐唐山,高端服務業紛至沓來,文化創意産業方興未艾。“十大活力地級以上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等等,唐山榜上有名。 四大新城建成後,聚集的人口將達到100萬人,唐山市將形成“中心城區——曹妃甸新區”兩個核心模式的現代化大城市發展格局。技術和資本密集型企業將徹底取代煤礦開採成為唐山的支柱産業。 在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唐山市將以曹妃甸新區為突破口,重點發展臨港經濟。在曹妃甸新區的帶動下,沿海的樂亭新區、豐南沿海工業區、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將得到長足發展。以此四區為點,從而形成一條沿海經濟隆起帶。當地將這一發展戰略稱為“四點一帶”,其涉及唐山市南部沿海的九個行政區域,行政區劃面積5590多平方公里,産業規劃面積將超過2000平方公里。 “四點一帶”建成後,曹妃甸新區將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製造和海洋化工産業,同時帶動高新技術産業和高端服務業快速發展;樂亭新區將重點發展港口物流、精品鋼鐵、煤化工、裝備製造、生態旅游等産業;豐南沿海工業區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産業、新型建材産業;蘆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高新技術與信息服務外包産業、自行車配件與五金製品産業。 按照規劃,唐山市將用5到10年的時間,使四區組成的沿海經濟隆起帶能夠每年創造出全市經濟總量、生産總值的一半以上,從而靠新經濟引擎的拉動,達到再造一個新唐山的戰略目標。 從商務部到唐山挂職副市長的唐文弘認為,唐山這幾年發展雖然很快,但更多做的是基礎性工作,在為今後發展“蓄勢”。相信幾年後唐山“發力”,將會有更大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