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認為:開徵遺産稅前提是提高財富透明度
    2010-08-25    作者:記者 張小潔/ 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開徵遺産稅爭議再起,緣於《中國青年報》的一個調查結果。該報對於“是否開徵富人遺産稅”的調查顯示,11203名受調查者中,48.46%的人&&目前不適合開徵。
  一些希望通過遺産稅“削富濟貧”的網友拍案而起,聲稱區區萬人的調查結果無法代表民意,但認為遺産稅不宜開徵的聲音也同時存在。沒有貧富標籤的網民們據理力爭。事實上,他們的分歧不在於遺産稅本身是否有作用,而是“削富濟貧”的合理制度能否在國情下發揮作用。

  遺産稅可調節財富

  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現狀讓很多網友對遺産稅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夠起到限制財富過於集中、維護社會公平的作用。
  新浪網博主江德斌認為,我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社會財富總量劇增,但財富分配並不合理,富人佔據財富比例過大,貧富差距非常大,已經超過警戒線。無論從富人擁有的財富總量來講,還是從社會矛盾調和的必要性來看,開徵遺産稅的條件和社會環境都已具備,只是在公眾的思想接受方面還未完全成熟。
  網易博主李節仁認為,在當今的中國,開徵遺産稅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社會意義:第一,有利於抑制不正當的求富慾望,倡導理性致富;第二,有利於減少為富不仁現象,擴大慈善隊伍;第三,有利於消除富二代、窮二代的現象。
  李節仁&&,開徵遺産稅可能會導致一些人的過度消費,但過度消費比起守財奴來説,至少可以促進生産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社會的貢獻。至於其他一些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是需要在實施過程中逐步發現並加以解決的,不能成為阻止遺産稅開徵的理由。

  實際作用受到質疑

  多數不讚同開徵遺産稅的網民並非沒有關注到中國貧富差距擴大的現實,他們同樣為之心焦,只是擔心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下,開徵遺産稅不僅不能實現調節財富的作用,反而會誤傷財富積累本已不易的中産者。
  搜狐網博主王攀是不看好在中國徵收遺産稅的網民之一。“我們的財富並不透明,很多富人是灰色富人,見不得光;而貧富差距激發矛盾的關鍵也正是這一部分財富。遺産稅的徵收是以完善的稅控為前提的,可對這些灰色富豪,連他們的財富多少都無法監控,又如何開徵遺産稅?”王攀指出,在沒有完善的制止灰色富豪的制度環境裏,開徵遺産稅只能産生不公平。
  同時,政府部門財政支出的不透明也讓一部分網民難以確認遺産稅收繳後能否用於改善民生。身居深圳的新浪網友“很失望”説,如果遺産稅都讓那些“公僕”們拿去享樂了,不徵也罷。
  此外,一些雖然有“産”但積累過程甚為艱辛的網友擔心自己被遺産稅誤傷,因而投以“反對票”。一位上海網友調侃道,一對小夫妻花了一輩子終於把房子的貸款還清了,這房子還是在郊區。多年以後,郊區變市區,房價漲了,按照市值夫婦倆也算是富人了,老兩口想把房子留給孩子,誰知要交一半遺産稅,於是乎辛辛苦苦一輩子的努力又讓人不勞而獲了。

  提高財富透明度是徵稅前提

  如何才能讓遺産稅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一個共識是,提高財富透明度是開徵遺産稅的前提。有網友&&,徵收遺産稅,必須加強財産登記制度、信用制度、個人收入申報制度等相關制度,使國家的基礎制度得到健全,使社會的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起徵點和稅率則是開徵遺産稅的一道關口。東北新聞網刊載作者舒聖祥文章指出,唯一剩餘的問題在於起徵點與稅率,在於徵稅決心的堅定和徵稅手段的完善——也就如有人所擔憂的那樣,不要富人的遺産稅一分錢沒徵到,倒把窮人的那點傳家積蓄徵了個精光。倘若能夠消除類似的公眾擔憂,遺産稅開徵不僅非常必要,而且越快越好。

  相關稿件
開徵遺産稅現在還不是時候 2010-08-24
遺産稅並不妨礙自由競爭秩序 2010-08-24
不妨以遺産稅倒逼富豪慈善 2010-08-24
美國復徵遺産稅步入倒計時 2010-08-04
王攀:開徵遺産稅現在還不是時候 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