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再談制度性數據失真
    2010-08-23    作者:許小年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次説到,國家統計局和地方政府的GDP數字相互矛盾;CPI呈現出中國特色,逐漸失去了和貨幣供應的相關性。怪現象不止這些,統計局自己的數字也經常“打架”。
  GDP的實際增長與生産性電力消耗的增長,應該是正相關的。
  有意思的是,GDP和電力消耗的關係隨時間發生變化。在1997年至1998年之前,GDP的振蕩幅度大於電力消耗,在那之後卻小於電力消耗。例如在1990年的經濟下行中,4%的GDP增速低於5%的電力消耗增速;而在1998年的下行中,GDP增速約為8%,顯著高於電力消耗的2%。
  如何解釋數字的前後打架?有兩個可能,一是1998年的GDP被高報了,真正的經濟增長率在2%以下,如同1990年兩者關係所表明的那樣。第二個可能是1997年至1998年前後,我國經濟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較少的電力消耗支持了較高的GDP增長。
  然而當經濟在2000年走出谷底,進入上升通道後,電力消耗大幅超過GDP,一直到2007年,兩者的增長率才大致相等。如果GDP數字是真實的,這一時期的能源利用效率必定急劇惡化。2008年經濟再次下滑時,1998年的故事重演,電力消耗跌到了4%,GDP仍保持了9.6%的增長,能源利用效率又提高了。
  至此我們得出兩個假説,(1)GDP在經濟增長的低谷期被高報,在高峰期被低報。(2)單位GDP能耗在低谷期下降,在高峰期上升。當然,還存在着第三個可能,也是可能性最大的:兩者兼而有之。
  “能耗周期説”有它的道理,經濟下行時,高耗能産業如鋼鐵、水泥的減産幅度大於其它行業;在經濟上行時,産量增加超過其他行業。筆者查了一下數據,發現這兩個行業的産量增速從2003年至2004年間就開始下降,但全國的電力消耗在隨後的幾年中仍高居不下,除了GDP的高增長,很難用其他因素解釋。按照1990年代的規律,2003年至2004年的GDP增長應在16%以上,而不是統計局公布的10%和10.1%。
  “虛報周期説”能夠更好地解釋能耗與GDP之間的反常現象,起碼可以作為“能耗周期説”的補充。經濟下行時,高報一點兒,以維持比金子還貴的信心;經濟過熱時,低報一點,以緩解政府內外要求緊縮的壓力。
  統計局自己的數字為“虛報周期説”提供了證據。以2007年的GDP增長為例,當時報的是11.9%(今年一季度GDP也是11.9%),後來上調到13.3%,現在又變成了14.2%,原先報的比後面改的低了2個多百分點。也許工作人員於心不安,欲還歷史的本來面目;也許受到數字間邏輯關係的制約,不回過頭去調高,就算不出即將超過日本的第二大經濟體量。誰知道呢。
  還是那句話,只要統計部門不獨立,只要政府仍拿經濟指標當政績,數字失真就不可避免。

(本文首發搜狐博客)

  相關稿件
GDP大國不代表是GDP強國 2010-08-17
日本二季度GDP年率增0.4% 2010-08-17
GDP全球第二與清初GDP比較 2010-08-17
日本第二季度GDP增長放緩 2010-08-16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半年GDP突破400億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