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8-11 作者:本報記者 韋夏怡/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
 |
|
陶瓷生産現場 |
在中國“瓷都”的字典裏裏有景德鎮、有唐山、有淄博,看起來朔州的瓷器並不是很出名,但實際上朔州的陶瓷生産歷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之前,也就是説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和朔州陶瓷歷史差不多。當地人介紹説“由於朔州位於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經常交戰的地區,所以沒有形成官窯,因而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就沒有了。” 據了解,事實上朔州境內的瓷土質地較好,據國家有關部門檢驗,其瓷土品質都在95%以上,都是優質瓷土。早在北宋時期,朔州的陶土就聞名於世,尤其是懷仁儲量豐富的高嶺土,被業界權威譽為國寶。 朔州陶瓷業真正快速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目前,朔州是全國較大的日用瓷生産基地。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日用陶瓷企業49個,93條生産線,年可生産日用陶瓷11.66億件,琉璃瓦200萬件,墻地磚500萬平方米,中高鋁球12萬噸。2009年,實際生産日用陶瓷5.13億件,琉璃瓦100萬件,墻地磚100萬平方米,中高鋁球1.5萬噸,完成總産值約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産值651.8億元的0.73%。“開足馬力生産,我們可以一年産13到14億件産品。也就是説給全國人民每人可以生産一個。”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明&&。興盛的陶瓷産業,不僅帶動了數萬農民實現就業,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作為全國重要的陶瓷産業基地,近年來,朔州的陶瓷行業正在進行大力的技術工藝改造,逐步由低檔産品向中高檔産品轉型,産業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為全市的特色産業。 懷仁縣是朔州陶瓷的生産大縣。全縣共有企業32個,66條生産線,日用瓷年生産能力達到6億件,佔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2009年,實際生産日用陶瓷2.35億件,琉璃瓦100萬件,墻地磚100萬平方米,實現産值2.79億元。 事實上,懷仁的陶瓷歷史由來已久。專家考證,懷仁陶瓷興起於唐代,興盛於遼金,鼎盛於明清。據説,在小峪、吳家窯、鵝毛口三處古窯遺址説明,早在遼金時期,懷仁陶瓷生産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懷仁,更多的歷史時期都在生産碗這樣的日常生活陶瓷器皿,即使是今天,也主要以生産日用瓷為主。當地人告訴記者“當人們都把目光投向珍玩古器中已經成為文物的工藝瓷時,他們忘記了手中端着一個普通的碗,即使是一個粗瓷大碗,這碗都可能來自懷仁。” 位於懷仁縣雲東經濟園區的佳美樂陶瓷有限公司是當地有名的民營企業。公司負責人劉國強向記者介紹説:“我們創建於2001年,佔地面積173畝,現在大約擁有員工1300多人。公司現有燃氣日用陶瓷生産線9條,煤氣發生站1條,我們是以生産日用瓷為主,約有60—70個豐富品種。公司生産的高白瓷、新骨瓷、強化瓷等在國內外銷路也不錯。”在節能環保方面,佳美樂於2007年至2008年間投資1000多萬元對原陶瓷生産線進行環保改造,改燃煤為燃氣,改變了燃燒結構,減少了大氣污染,建了一座廢水處理站,實現了高效清潔生産。 此外,記者了解到,在懷仁縣還有多家生産規模較大的企業。總投資3億元的恒源瓷業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國內最先進的日用瓷隧道窯2條、輥道窯1條,乾燥線16條進入試生産階段。一期工程正式投産後,可年生産日用瓷6000萬件,産值1.2億元;總投資2億元的晶屹陶瓷建材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也已建成、投産拋光磚生産線1條,年生産高檔地磚400萬平方米,産值約為2.5億元。全部二期項目建成投産後,産值可達5億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