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創新:被中國企業低估的增長源
    2010-08-10    作者:秦邵斐    來源:經濟參考報

    良好的工業設計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這一點現已為企業的CEO們所普遍認同。但如何進行設計創新?如何把設計創新應用到整個商業體系中?中國企業仍舊在摸著石頭過河,相對於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設計創新依舊沒有引起中國企業的足夠重視。
  iPhone在日本的成功令許多分析人士感到驚訝,因為日本的手機已比多數美國智能手機更為先進。那麼iPhone憑什麼成功?業內人士分析説,“iPhone”的硬體並不太高級,但其用戶界面很吸引人。”
  在新經濟時代,iMac、PalmPilot和Nokia、iPhone的成功開始讓人們認識到了工業設計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他們成功的另外一面是,好的産品設計本身會産生有力的商業影響,但是,假如優異設計能夠同包裝、廣告、營銷一體化運作,對收益底線才會發揮最大效用。也就是説,設計必須被整合進整個業務體系之中。
  就短期的利潤增長而言,工業設計也極為重要。相對於那些未經設計的産品來説,經過設計的産品能夠賣到更高的價格,以及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設計創新的能量,中國意識到了嗎?
    2010年7月5日,在2010年度“紅點獎”頒獎典禮上,海爾簡愛7筆記本電腦憑藉極限設計和超薄時尚的外觀,從全球1636家公司選送的4252件世界級精品中脫穎而出,成功摘取2010年度德國紅點獎這一國際設計界至高桂冠,成為2010年筆記本行業唯一摘取國際“設計奧斯卡”德國紅點獎的中國品牌。
  “紅點獎”被人們尊稱為“工業設計的奧斯卡”,與影視奧斯卡鋪天蓋的報道比較起來,人們好像對中國企業取得的這項殊榮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包括媒體。
  中國工業設計在企業産品開發和市場競爭中沒有充分發揮作用。企業管理層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遠未提升到以其樹立企業形象和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層面。
  “信息化”、“數字化”、“全球化”碰撞交融,使現今産品結構日趨小型化和內藏化,産品的整體形態設計擁有了廣闊自由的空間。
  突破在工業設計上的徘徊,海爾、聯想等中國一些卓越企業正在嘗試有所突破。
  雖然規模和實力尚不及國際企業,但卻能研發出獨樹一幟的産品,並從全球1636家公司選送的4252件世界級參賽産品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一家獲得國際紅點設計大獎的得主。一些業內專家將海爾成功的模式概括為“整合科技+自主設計”。其含義是充分整合上遊合作夥伴創造的技術和價值,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將産品附加值再度提升。因此,從芯片巨頭英特爾、NVIDIA,到軟體巨頭微軟,再到廣達、和碩、富士康等全球頂級的代工廠,都成了海爾電腦最終成功的有力臂助。
  企業管理者經常問,對於一個特定的産品或一般的商業運作,工業設計值得投資嗎?
  企業高層管理者必須認識到,設計不僅是一種服務,它是企業在眾多競爭者當中求生的一個關鍵因素,最終還可以依此戰勝和驅除對手。設計戰略是創新和增長的關鍵,它不僅僅關乎漂亮的形狀,還關乎那些形狀的功能;它不是為技術而技術,而是要在産品中應用高技術滿足用戶需求,也許只是一些生活中最常用的需求。

  相關稿件
創意和工業設計或被列為新興産業 2010-01-27
中國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布局新能源 2009-12-29
工業設計風熱吹産業界 2009-11-27
朱燾:我國工業設計尚存五大問題 2009-11-04
[核心人物]冼燃:要做工業設計“布道者” 200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