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經貿進入高增長期
專家預測:今年東盟或超日本成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2010-07-27    作者:記者 孫韶華 何豐倫 吳小康/北京 南寧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超出同期中國進出口增幅11個百分點。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不過,與強勁的貿易增長伴隨的,還有貿易壁壘和服務貿易發展相對緩慢等阻礙自貿區縱深發展的問題。
  專家&&,在全球經濟艱難進入復蘇的時期,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戰略意義愈加凸顯,服務貿易合作步伐應進一步加快。根據上半年發展勢頭,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將創歷史新高,今年東盟很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以及口岸基礎設施的完善,廣西愛店口岸邊貿在快速發展。圖為7月1日,廣西寧明縣愛店鎮的群眾在愛店口岸貨倉內交易椰子糖。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成績 自貿區半年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55%

  今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其後,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降至0.1%,雙方93%的産品貿易關稅已降為零。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後,中國與東盟十國相互開放市場,形成一個擁有19億消費者、6萬億美元GDP總值的經濟區。2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與東盟經貿關係進展等情況召開發布會,公布了自貿區半年“成績單”。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會上稱,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超出同期中國進出口增幅11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從東盟進口額719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中國對東盟出口額646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增幅,明顯高於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增幅。東盟已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夥伴。
  在投資合作方面,2003年至2009年,東盟對中國實際年投資額從29.3億美元增長到46.8億美元。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從2.3億美元增長到30億美元,增長超過13倍。今年上半年,東盟對華直接投資約31億美元,中國對東盟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12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雙方累計相互投資總額約694億美元,其中東盟對華投資累計約598億美元,中國對東盟非金融類投資累計約96億美元。
  “僅2009年,中國政府就為從東盟進口的産品減免了61億元人民幣的關稅。”高虎城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給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增長迅速,投資已涵蓋到農業、製造加工業和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從旅遊方面看,東盟10國均已成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國家。中國首站赴東盟旅遊的人數從2003年的191萬人增長至2009年的450萬人。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此前預測,根據上半年發展勢頭,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將創歷史新高,東盟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難題 自貿區縱深發展面臨挑戰

  然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進入“深水區”,一些阻礙雙方關係發展的因素漸漸浮出水面,從如何規避貿易壁壘到如何取得金融服務貿易領域進一步發展,都成為自貿區向縱深發展無法規避的挑戰。
  依照協議,中國與東盟國家實現“零關稅”的商品將超過7000種。但不少人士擔心,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內,信息共享機制不暢通、標準制定不統一等問題有可能演變為貿易壁壘,影響“零關稅”時代的貿易進程。
  馬來西亞亞洲戰略與領導人研究所CEO馬哈蒂爾認為,儘管自貿區的建成意味著企業可自主選擇進行境內貿易或境外貿易,但也意味著供應商和經銷商“關係的日益緊密”,在這個過程中,對信息的獲取就顯得十分重要。“面向新的市場必然有挑戰,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個經濟體需要更緊密的合作,比如説在資源輸出國和接收國之間需要做到資源信息的對稱。”
  技術、標準也會給貿易帶來某種“瓶頸”。中國商務部境外經貿合作區辦公室副主任方蔚&&,自貿區協定實施後,制約中國和東盟國家貿易投資的最大障礙,可能不是關稅壁壘,而是技術和標準。“現實中我們看到標準不一、技術上得不到別國認可等因素正在影響貿易的進行。”方蔚建議,各方應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開展雙邊技術標準和技術的互認,為合作掃除障礙。
  從“早期收穫”的農産品貿易,到貨物貿易的快速發展,直到目前服務貿易協議履行的步履維難,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向縱深發展不可規避的難題。
  2008年12月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儘管如此,在常年研究中國—東盟問題的專家、廣西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辦主任陳雄章看來,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跨境結算業務心存疑慮,原因就在於既希望人民幣能夠成為東盟國家的“穩壓器”,同時又害怕東盟國家對人民幣的進一步依賴擴大後,東盟金融貨幣乃至整個國家經濟被人民幣“裹脅”,重新上演上世紀90年代金融風暴的一幕。
  “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區域化發展對於人民幣區域化是至關重要的。由於中國在未來多年一直是資本輸出國,人民幣依託區域市場,將是未來人民幣資本輸出的惟一重要形式。”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洲非洲研究部助理研究員袁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服務貿易領域來看,中國與東盟貿易金額小,開放程度也不高,同貨物貿易相比層次還很低。目前來看,中國與東盟之間服務貿易開放程度略高於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之間,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與東盟地區的服務貿易存在互補,在旅遊、人員往來等方面都存在共同利益。未來服務貿易開放的步伐還應該加快。”

  契機 發展自貿區鞏固經濟復蘇形勢

  高虎城&&,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東盟的經貿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深入發展階段,但是世界經濟的深層次矛盾仍然沒有解決,企穩回升的積極跡象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世界經濟的好轉基礎並不牢固,還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將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作為一個契機,鞏固當前經濟進一步復蘇的好的形勢。
  高虎城指出,一是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關稅降稅、市場開發、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擴大區域貿易的規模。二是擴大相互的投資,利用好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和對東盟15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推動雙方在基礎設施以及重大的民生項目領域的合作。三是大力推動泛北部灣的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東盟東部增長區等次區域的合作。“總之,我們將以自貿區建設作為契機,積極拓寬合作領域,充實合作內容,提高合作的層次,共同促進本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
  “中國與東盟貿易的戰略意義在次貸危機後全球經濟艱難進入復蘇時期凸顯,這是世界經濟增長極發生變化的必然結果。”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尤其是在無重大技術創新的復蘇時期,歐美的經濟增長率顯著要低於新興經濟體,而東盟和中國則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因此,中國與東盟貿易的快速擴展是全球貿易區域化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結果,而有效的政策合作則加速了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
  王晉斌指出,區域經濟聯盟的發展有助於清晰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分工與互補關係。中國與東盟的貿易處於逆差態勢説明再過分依靠傳統的低成本優勢策略是沒有發展空間的。中國必須在歐美發達地區和國家與東盟等低成本貿易夥伴之間找到平衡位置,成為承接發達和不發達區域的中間地帶,在國際分工中找到位置。此外,自貿區進一步擴展了重要貿易夥伴的多元化,也有助於降低歐美等國家和區域對中國貿易摩擦的風險。

  相關稿件
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將進入黃金期 2009-10-16
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將利好河北 2009-08-28
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 2009-04-14
應對金融危機孤掌難鳴 中國與東盟需攜手渡難關 2008-12-04
中國與東盟互為“犄角”規避金融風暴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