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建材:"帶病上崗"隱患多 "變廢為寶"需新規
    2010-07-21    作者:記者 來建強/福建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城市拆遷舊建材“帶病上崗”將會造成許多社會安全隱患,迴圈再利用舊建材亟待從立法、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建立一套新的規范和規定。
  首先,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立法,明確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社會責任。其次,舊建材得到有序再利用,關鍵是要政府部門規范引導。

  有關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城市拆遷舊建材“帶病上崗”將會造成許多社會安全隱患,迴圈再利用舊建材亟待從立法、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建立一套新的規范和規定。
  “過去城市拆遷數量不多,舊建材問題沒能引起政府部門重視,隨著各地近年掀起新一輪舊城改造浪潮,城市拆遷數量大且持續時間長,舊建材數量將十分可觀。”福建省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築師梁章旋説,目前,針對拆遷舊建材的再利用問題,從國家到地方都沒有專門的法律規范,以致舊建材非法流通、無序使用現象屢禁不止。
  梁章旋認為,要讓全社會重視並實施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一項復雜龐大的係統工程,首要的是,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立法,明確建築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社會責任。我國1995年頒布了《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但單一收費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堵住建築垃圾的源頭,而且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建築垃圾再利用的法律依據,強化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其次,舊建材得到有序再利用,關鍵是要政府部門規范引導,建立流通渠道,加強監管。
  “以福州市為例,在未來3年將完成500萬平方米的舊城改造項目,所産生舊建材數量巨大。政府部門應及時採取價格引導和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有條件的生産加工企業組建舊建材回購公司,與拆遷部門密切聯繫,對舊建材實行可再生利用的加工處理,質檢部門對這些變舊為新的建材進行整體的品質把關,允許合格産品流通上市。”梁章旋説。
  福建省發展新型建材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余天寅建議,我國應多向一些發達國家學習,加強在建築垃圾再利用方面的技術創新。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建築垃圾技術創新的方向主要是對大量磚和混凝土進行再加工。廢棄磚經過粉碎後用于建築板材的骨料,不但品質輕強度高而且隔音、膨脹係數小,因取材容易、廉價而大大降低了板材成本。廢棄混凝土塊料經細粉碎後可與標準砂1:1拌合作為砂漿細骨料用于墻地面抹灰、屋面砂漿找平層、砌築砂漿、制作鋪地磚等;廢棄混凝土塊料粉碎後可做混凝土現澆或預制構件中的骨料使用,用于建築非承重部位。
  余天寅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若按建設施工單位每施工1萬平方米建築就産生500噸建築廢渣計算,如果綜合利用可創經濟效益2萬余元;如果外運,僅運費就達1萬余元。對建築垃圾的再利用不但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實現了施工現場的文明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管理。
  近年來,福建省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對廢棄物的迴圈使用和再利用。比如,廈門一家生産建築板材的工廠就專門把廠子建在熱電廠周邊,利用電廠的煤灰粉渣和廢棄磚、混凝土塊經加工制成具有隔音、隔熱性能且機械強度高的高層建築輕質內墻板,由于成本低、品質優,極具價格競爭優勢,所以市場銷路很好。
  余天寅還建議,應建立健全相關職能監管機構,堅決堵住舊建材違法使用的漏洞。他説:“近年來,農村地區普遍缺乏建築材料檢測技術服務,農民蓋房也沒有必要的節能指導,農村建築領域節能和安全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整合相關部門力量,綜合指導城鄉建築節能和安全。”

  相關稿件
建材行業:把握投資拉動的政策利好 2009-12-11
第三屆國際建材博覽會舉辦 2009-10-16
北新建材:加速擴張佔領市場制高點 2009-10-09
建材業:需求增長恢復業績或超預期 2009-10-09
華融與中建材牽手戰略合作 200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