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國漢諾威國際信息及通信技術博覽會向觀眾展示“雲計算”模型。新華社記者 羅歡歡/攝 |
 |
“中國應及早制定國家雲計算戰略!” 這種來自於媒體的呼聲並不罕見,今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這一片“雲”,雲計算這一概念紅遍了全球的大半邊天。 但什麼才是雲計算?雲計算應該怎樣應用?對於這樣的問題,很多人還是“如墜雲中”。再加上雲計算的未來發展並不清晰,安全與標準這兩大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目前來看,雲計算仍是個謎局。
雲計算橫空出世
究竟雲計算是什麼?目前還沒有人能確切地下定義。 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是把雲計算分為狹義和廣義上兩種概念。狹義的雲計算是指IT基礎設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廣義的雲計算則是指服務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互聯網相關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務,它具有超大規模、虛擬化、可靠安全等獨特功效。 更形象的説,就像是水、電、煤氣一樣,要使用這些公共資源,我們只需要付費按需獲取,雲計算也是以這樣的方式運行。所謂的“雲”就是一些可以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通常為一些大型服務器集群,包括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寬帶資源等等。它可以提供硬體和系統的平台服務,也可以提供應用的服務。在目前來看,雲計算有SAAS(軟體即服務)、實用計算(UtilityComputing)、網絡服務、平台即服務、MSP(管理服務提供商)、商業服務平台和互聯網整合等幾大形式。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目前的雲則分為公共雲、私有雲、社區雲和混合雲等幾大配置。 在雲計算模式下,一切的資源、軟體和信息都變成了類似於水電煤氣的商品,通過網絡按照個人的計算需求按需提供給用戶。例如,我們可以不再需要使用Word或Excel這樣的桌面應用程序,無需購置大量的IT設備來進行存儲或者計算,而只是利用一台終端電腦或手機上網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服務。 其實最簡單的雲計算技術在目前的網絡服務中已經隨處可見,例如Google的搜尋引擎、在線文檔以及網絡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輸入簡單指令就能得到大量信息。 在很多人看來,雲計算可以顛覆現有生活的面貌。想象一下,以後我們無需再去花費鉅資採購IT設備,只需一台可以上網接入“雲端”的終端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雲”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也使得企業不用再負擔高昂的數據中心管理費用,只需要用比之前少的多的時間和費用就可以完成以前看來比較“麻煩”的任務;同時,“雲”就是一個擁有彈性的龐大的資源池,未來可以根據需要按時或按量付費來使用資源。 據此,有觀點認為“雲計算將成為IT業界的變革節點之一,將會徹底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
助力智能化政府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政府的信息化建設中,雲計算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隨着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入,政府門戶網站的用戶數量在快速增長,網站內容也在日趨多媒體化。傳統政府數據中心建設和運行的成本(包括電力成本、空間成本、維護成本等)在不斷攀升。此外,隨着移動終端的普及,3G等大容量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還會有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要與政務應用系統進行對接,政務應用系統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將比以前承受更多的負載。數據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換需求的凸顯,要求匹配很高的計算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種較好的計算模式來提高政府數據中心的運行效率,減低政府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 雲計算則能滿足這種需求,作為一種能夠提供動態資源池、虛擬化和高可用性的新一代計算模式,雲計算可以快速調動系統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組成一個虛擬機環境,提供高性能運算服務,不僅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能力,而且徹底改變了計算與存儲的方式,極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有行業人士&&,雲計算在政府未來的信息化建設中將有很大助力。一個運轉良好的雲計算公共服務平台,不僅能帶動區域軟體産業的發展,而且有助於政府與企業實現“共贏”。此外,雲計算在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為西部地區提供IT資源服務方面,在提升我國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如銀行、高速鐵路、石油石化、公共醫療的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不久前,英特爾研究院副總裁兼電路和系統研究實驗室總監王文漢也公開&&,雲計算是數據中心業務拓展的最佳工具,能夠提高用戶的應用效率,他認為雲計算將是政府數據中心的未來形態。
企業與地方政府力推雲計算
雲計算將成為互聯網産業下一次革命,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雲計算的巨大潛力也正在被市場重新評估。 市場研究公司IDC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09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為172億美元,而到2012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20億美元。研究機構CodaResearchConsultancyCoda則預測説2015年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銷售收入將會達到1800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潛力中,政府採購也將在其中佔據不小的分量。日前,國家財政部透露,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中國國內政府採購總規模突破7000億元,這在2008年總規模5990.9億元的基礎上提高比例接近15%。政府採購開始成為企業瞄準的重要市場,這其中也包括努力踐行雲計算商用的諸多中外企業。 國外的企業如亞馬遜、IBM、谷歌、甲骨文、思科和微軟等公司很早就展開了雲計算的相關研究,並力圖在中國佔據市場。 IBM首先拋出了智慧地球概念,在全球建立了近20家雲計算中心(包括北京、無錫),並實施“藍雲計劃”。2008年它已經就在北京IBM中國創新中心成立了IBM大中華區雲計算中心,並不斷加速研發,相繼建立了全球鐵路創新中心、電子政務創新中心、中國分析決策中心和能源和公用事業解決方案中心等。據其內部人士透露,IBM今年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緊貼中國政府,狠推雲計算。 國內的眾多省市的政府部門也在着手,與企業合作打造雲計算項目。據悉,在正式獲批建設首個“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之後,深圳將將全力開展雲計算的廣泛應用;而早在2009年,廣東省就已與紅帽公司合作,建立了我國華南地區第一個雲計算中心;2009年5月,杭州市也與微軟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將聯合建立微軟(杭州)雲計算中心;同年9月,山東東營市政府與IBM簽署了“黃河三角洲雲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石油之城、數字之城和生態之城”。 北京市則提出建設“世界城市”的宏偉目標。據北京市經信委有關領導透露,北京市將把雲計算作為北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業態,提升到全市軟體産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未來北京有希望成為世界雲計算産業的中心之一。
雲計算布局仍需加速
即使如此,中國在雲計算方面已經有些落後,中國電子學會與埃森哲最新聯合發布的中國雲計算調查報告顯示,雲計算正在進入中國,但由於中國企業謹慎務實的態度,雲計算在中國的發展與國外相比稍顯緩慢。 點擊科技總裁王志東就&&,企業要謹慎進入雲計算,是否進入的標準就要看能否得到好處。這種觀點代表了目前中國企業的一些態度。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這種落後更多的體現在理念上,畢竟雲計算的概念首先由國外企業提出。而從雲計算應用方面來看,中國企業並不落後。國內著名雲計算應用服務提供商中搜總裁陳沛&&,中搜在國內目前已經幫助超過4000家企業建立網站。 埃森哲研究員AllanAlter認為,雲計算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初步的使用,通過調查發現,在未來2年之內,雲計算可能迎來快速的增長。 業界人士的共識是,2010年將成為雲計算在中國落地應用之年,預計到2011年雲計算市場將進入成長階段,並將呈現加速發展的勢頭。計世資訊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雲計算服務市場達到381.5億元,同比增加了36.4%。 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林潤華指出,雲計算是推動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引擎。而商務應用可以成為中國雲的突破口。北京大久寶網副總經理繆軍認為,傳統商業必須進入電子商務,而通過雲計算應用,傳統優勢可以得到更好地發揮。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相關領導則&&,歐美企業早已實現了經營電子化,而中國企業的基礎設施仍需加強,相信借助雲計算技術,中國企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不需要建立傳統架構,可以直接進入商務雲與電子商務領域。在這裡面,雲服務扮演的角色就是讓這些産業專心做自己擅長的事,而將數據處理、網站構建等事情交給雲服務提供商來完成。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雲計算的出現恰恰可以減小初創成本。因此,將雲計算推廣到商務應用領域乃是中國推動雲計算發展的現實選擇。 業界電器專家羅清啟認為,雲計算意義重大,在以PC為主的“小計算”時代,我國企業在操作軟體、中央處理芯片兩大領域沒有主導權。而我國科研領域一直期望在信息網絡時代,通過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來縮短科研水平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甚至超越他們。雲計算時代,我國企業必須要抓住機遇,實現整個産業的跨越性發展。 還有行業人士認為,雲計算應該被提高到國家戰略的角度,以此來搶佔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國際頂級市場分析機構Ovum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就&&,雲計算必須成為各個國家信息産業政策中的一部分。
安全與標準問題仍是軟肋
儘管各地各方對於雲計算的呼聲不斷,一提到其安全問題,仍有大多數人會沉默。 確實,雲計算將會給許多行業帶來發展機遇,給政府的信息化建設也將帶來便利,但同時也會帶來挑戰。這其中數據安全成為首要問題,有觀點稱,一旦雲計算變成社會化的服務,用戶的數據就得放到一個“雲”裏,會存在內部泄密的隱患,進而面臨着令人棘手的安全問題。許多專業人士普遍認為,雲計算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和隱私洩露風險將成為未來雲計算發展的潛在障礙。 此外,雲計算將導致全球的信息資源、服務和應用不可避免地向國際信息産業巨頭集中,全球絕大多數的信息存儲和數據處理業務也將被他們實際掌握。壟斷之後帶來的安全問題也成為諸多用戶擔憂的焦點。 對此,思科董事長兼CEO約翰?錢伯斯(JohnChambers)在去年就曾&&,雲計算是“一場安全噩夢”。 尤其是對於政府來説,安全更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即使是目前正全力推廣雲計算的美國政府也&&,如果相關企業無法提供安全保證的證明,他們也將無法放心應用雲計算産品。 而要從根本上確保雲計算的安全性,制度層面的保障則不可或缺。近日,歐洲國家的有些領導人就強烈呼籲制定一個關於數據保護的全球協議,以解決雲計算的數據安全問題。 除此之外,缺乏標準和一些技術問題也將成為制約雲計算發展的掣肘。 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就曾經坦言:“雲計算創造了很多機會,同時帶來了巨大的責任,包括隱私安全,也包括標準。” 據了解,為了廣佔地盤兒,亞馬遜、Salesforce、IBM、谷歌、思科和微軟等各種雲計算公司都在推出自己的雲計算標準,從而使多家廠商的應用程序都出現了兼容性的難題。目前雖然很多廠商都有雲計算相關産品和解決方案推出,但缺乏一個統一的雲計算標準,各産品在互操作上也難以兼容。 思科WebEx技術事業部總經理KiranDatar説,雲計算要發揮作用就需要像移動通訊一樣無縫的傳輸。這就像許多支流將匯聚為一條大河一樣。大多數努力現在就像這些支流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匯聚起來是很難的。 針對這個問題,張亞勤&&,針對雲計算,全球應該有一個統一的國際雲計算標準,否則很可能使得一些地區或國家形成信息孤島。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則認為,從全球來看,國際標準化組織對雲計算標準制訂遠遠沒有産業聯盟來得快,建議中國雲計算聯盟要早動手制定雲計算標準。 此外還有觀點稱,對於眾多企業來説,雲計算目前還只是處於引入期,尚未進入成熟期,相關企業並沒有研製出相關産品,很長時間內都不可能帶來實際收益。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問題不解決,雲計算的發展永遠就只能是場迷局。 對此,羅清啟認為,要促進雲計算的健康快速發展,必須依賴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長周期的戰略協調管理、資金等政策支持,企業則要在在技術、標準領域實現突破,共同推動産業發展。“否則,一旦失去在雲計算時代的控制力,不但不能實現産業發展的目標,國家的經濟、政治安全也將受到巨大衝擊。”
[相關鏈結]
雲計算模式
InfoWorld網站同數十家公司、分析家和IT用戶討論總結出了雲計算的幾大形式: 1.SAAS(軟體即服務) 這種類型的雲計算通過瀏覽器把程序傳給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用戶眼中看來,這樣會省去在服務器和軟體授權上的開支;從供應商角度來看,這樣只需要維持一個程序就夠了,從而能夠減少了成本。SAAS在人力資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較常用。 2.實用計算(UtilityComputing) 這種雲計算是為IT行業創造虛擬的數據中心,使得其能夠把內存、I/O設備、存儲和計算能力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來為整個網絡提供服務。 3.網絡服務 同SAAS關係密切,網絡服務提供者們能夠提供API讓開發者能夠開發更多基於互聯網的應用,而不只是單機程序。 4.平台即服務 另一種SAAS。這種形式的雲計算把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間商的設備來開發自己的程序並通過互聯網和其服務器傳到用戶手中。 5.MSP(管理服務提供商) 最古老的雲計算運用之一。這種應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業而不是終端用戶,常用於郵件病毒掃描、程序監控等等。 6.商業服務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該類雲計算為用戶和提供商之間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平台。比如用戶個人開支管理系統就能夠根據用戶的設置來管理其開支並協調其訂購的各種服務。 7.互聯網整合 將互聯網上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整合起來,以便用戶能夠更方便的比較和選擇自己的服務供應商。
大鱷雲集雲計算
亞馬遜(Amazon) 亞馬遜是首批進軍雲計算新興市場的廠商之一,它的産品主要由4塊核心服務組成:簡單存儲服務、彈性計算雲、簡單排列服務以及尚處於測試階段的SimpleDB。它現在提供的是可以通過網絡訪問的存儲、計算機處理、信息排隊和數據庫管理系統接入式服務。 谷歌(Google) Google當數最大的雲計算使用者,它圍繞因特網搜索創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如今,他們又以應用託管、企業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業開放了他們的“雲”。最近,谷歌還公布了提供可由企業自定義的託管企業搜索服務計劃。 IBM 2007年,IBM公司發布了藍雲(BlueCloud)計劃,這套産品將“通過分佈式的全球化資源讓企業的數據中心能像互聯網一樣運行”。以後IBM的雲計算將可能包括它所有的業務和産品線。 微軟 微軟於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Azure(Azure譯為“藍天”)操作系統,通過在互聯網架構上打造新雲計算平台,讓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藍天”上。其計劃是“提供均衡搭配的企業級軟體、合作夥伴託管服務以及雲服務”。簡而言之,即“軟體加服務”。 紅帽 紅帽提供的是類似於亞馬遜彈性雲技術的純軟體雲計算平台。它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平台選用的是自己的操作系統和虛擬化技術,可以搭建在各種硬體工業標準服務器(HP、IBM、DELL等等)和各種存儲(EMC、DELL、IBM、NetAPP等)與網絡環境之中。表現為與硬體平台完全無關的特性,給客戶帶來靈活和可變的綜合硬體價格優勢。紅帽的雲計算平台可以實現各種功能服務器實例。 值得注意的是,紅帽Linux獲得開源社區的支持,平台開放性更好,包括IBM、Intel、惠普等大公司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均以紅帽虛擬化産品為基礎。 訊鳥軟體 訊鳥的“雲計算戰略”着眼在應用層面,用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雲計算應用産品。其代表性産品為“啟通寶”軟體。 雲安全産品 我國企業獨創了“雲安全”概念,在國際雲計算領域獨樹一幟。雲安全通過網狀的大量客戶端對網絡中軟體行為的異常監測,獲取互聯網中木馬、惡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務端進行自動分析和處理,再把病毒和木馬的解決方案分發到每一個客戶端。雲安全的策略構想是:使用者越多,每個使用者就越安全,因為如此龐大的用戶群,足以覆蓋互聯網的每個角落,只要某個網站被挂馬或某個新木馬病毒出現,就會立刻被截獲。 其中,瑞星、趨勢、卡巴斯基、MCAFEE、SYMANTEC、江民科技、PANDA、金山、360安全衛士、卡卡上網安全助手等都推出了雲安全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