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
專家認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或將在3%至5%之間
    2010-06-21    作者:記者 張莫 劉振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金融危機以來的實際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正式退出。央行日前公告,將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過,這次僅是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不會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
  經濟學家&&,這次調整的核心內容是恢復到危機之前的匯率體制,即更強調參考一籃子貨幣、更強調雙向波動,匯率浮動空間也將重回千分之五的水平。可以預期,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仍將在強調“主動、可控、漸進”三性的框架下進行。

  表態 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

  “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央行新聞發言人明確指出。他説,在人民幣匯率管理和調節中要注意採取漸進方式,為企業結構調整留出相應的時間,使企業逐步消化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影響,促進産業有序轉移和升級,保持我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總體競爭力,引導就業更多地向服務業轉移。
  該新聞發言人説,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會造成較大的衝擊,不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有的國家的政治家多次借人民幣進行炒作,實際上,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可以清晰地證明,人民幣升值不可能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也不可能解決美國自身因為消費過度、經濟結構等方面的問題帶來的失業問題。之所以説匯率升值水平本身意義不大,一個重要的證明是,2005年時,美國一些專家認為人民幣應當升值15%就可以解決中美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實際上從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超過20%。但是,反而在這個升值的時期,中美貿易順差迅速擴大。例如,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21%,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對美貿易順差年均增長20.8%。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下降34.2%。進入2010年以來,我們看到中國的貿易順差大幅降低,3月份還出現了逆差。但是與此同時,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
  央行新聞發言人進一步指出,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目前我國進出口漸趨平衡,2009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已經顯著下降,今年以來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向均衡狀態進一步趨近。勞動力、資源、土地等生産要素價格的上升也影響了我國出口産品的成本,當前人民幣匯率與均衡水平相比並無太大偏差。要確保匯率波動幅度可控,防止市場力量引起人民幣匯率超調的可能性。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也&&,儘管實施了匯改,中國政府能夠容忍的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畢竟今年以來人民幣有效匯率已經顯著升值、貿易順差佔GDP比重也明顯下降、總需求過熱的現象因為房地産行業的宏觀調控、對地方投融資&&的治理、政府刺激消費政策的淡出等而明顯緩解。
  “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或將在3%至5%之間。”張明説。
  但張明也指出,央行宣布重啟匯改,並不意味著國際社會關於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就從此消停。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的升值幅度和節奏,將成為未來關於人民幣匯率之爭的主旋律。

  回歸 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

  對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巴曙松解讀説,這次的核心內容是恢復到危機之前的匯率體制,更加強調一籃子匯率調節,更加強調多邊匯率而非雙邊匯率,更加強調雙向波動。
  央行新聞發言人亦強調,“此次在2005年匯改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後至2008年7月,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期間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幅度接近21%。2008年7月,金融危機爆發後,匯率制度相應調整,人民幣實際釘住美元。同期,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則保持了基本穩定,為抵禦國際金融危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復蘇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在後危機時代,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開始顯現出一些弊端。“金融危機時期的匯率政策安排,有利的一面是穩定出口競爭力,抑制套利資金流入。不利的方面則是,可能會直接影響通貨膨脹預期;難以消除升值預期;同時還可能會刺激美元套利交易。2009年以來,國內外匯貸款需求迅猛,其實背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於升值和套利的動機;另外,美元匯率波動加劇,如果與美元捆綁過緊,實際上也會影響我國出口價格競爭力。”巴曙松説。
  央行新聞發言人具體解釋為何要參考一籃子貨幣時&&,隨著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我國主要經貿夥伴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態勢。今年1至5月前五位貿易夥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和我國香港地區)進出口已分別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6.3%、12.9%、10.1%、9.4%和7.5%。同時,資本往來也呈現多樣化和多區域特徵。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如果釘住單一貨幣變化,不適應貿易投資貨幣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匯率的實際水平。多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及其變化更能準確反映真實的匯率水平。因此,需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這有利於形成更為科學合理的匯價水平。
  央行同時強調,進一步推進匯改,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力求使可能的負面影響最小化。要確保匯率波動幅度可控,防止市場力量引起人民幣匯率超調的可能性;要堅持以我為主,使人民幣匯率的有序浮動符合我國經濟基本面和宏觀調控的需要。人民幣匯率浮動有助於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但不是針對與特定國家的雙邊貿易失衡問題;要加強對短期投機資本的監測和管理,防範熱錢大規模流動給國內金融體系造成大的衝擊。

  調節 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回歸千分之五

  央行新聞發言人&&,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和中國經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此次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一位業內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危機期間,央行在實際操作中已經將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的日浮動幅度為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五“收窄”至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只是這一調整並未對外正式公布,而此次聲明,意味著央行將繼續按照危機前的“千分之五”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進行調節。
  巴曙松指出,匯率波動幅度過低,實際上制約了國內的利率工具運用,因為低估的匯率使得利率也必須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對於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以及抑制資産泡沫並不利。
  張明也&&,短期內,增加匯率波動幅度的重要性可能超過釘住一籃子貨幣的重要性。例如,根據目前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趨勢,如果人民幣實施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則人民幣可能出現對美元顯著貶值。但考慮到目前中美名義匯率變得空前敏感,短期內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對美元顯著貶值。這意味著一籃子貨幣僅僅是“參考”,擴大匯率波幅才是題中之意。

  相關稿件
人民幣匯率面臨脫鉤美元良機 2010-06-18
[博客]匯率問題缺少中國聲音 2010-06-18
匯率雜音隨資金潮再度泛起 2010-06-18
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嚴重低估” 2010-06-17
美國國會可能審議針對中國匯率議案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