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需要創新型人才
北京工商大學校友返校暢談創新型貿經人才培養
    2010-06-18    作者:本報記者 林玉    來源:經濟參考網
    6月12日,在北京工商大學60周年華誕的日子,商業(貿易)經濟專業的60級至09級的400多名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參加了 “貿易強國論壇”。
    會議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貿易系主任洪濤教授與校友劉秀敏(全國家電協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校友會副會長)主持。
    洪濤教授在開場白中説,我國現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正面臨著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時期,今天我們幾代貿易(商業)經濟教師、校友共聚一團,可暢談經濟發展、校友友誼、也可對我校貿易經濟特色專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原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前國內貿易部商業經濟研究所長張採慶研究員發言。他指出,抓緊培養貿易人才是貿易發展改革的迫切需要,是發展現代流通的基礎,也是打造貿易強國所必需。要培養高水平商業人才,一要具備有利於貿易發展的社會和家庭氛圍,二要在貿易實踐中不斷進步,邊幹邊學,邊學邊幹,三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四要提升大專院校教師隊伍的素質。
    王福成教授重點總結了北京商學院特色化辦學的“基因”。在1950-1960年底,先後有13位部級領導擔任(或兼任)過我校的校長,其中有曾領導塔山阻擊戰、後來擔任過山西省委書記的將軍程子華同志和時任商業部副部長、後來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姚依林同志。程子華同志雖然是拿槍桿子出生的,但他非常強調深厚的理論功底的重要性,曾經非常認真地學習《資本論》第2卷。姚依林同志對當時國內商業經濟教學直接照搬蘇聯的做法非常不滿意,指示不能使用蘇聯引進的教材(這是當時國內的主流教材,由中國人民大學組織編寫),必須走自己的路。姚依林同志指示,商品流通研究必須&&中國的實際,因此,他指示商業部的司局長親自到我校講課,後來擔任北京商學院院長的賀名侖教授等人當時專門整理司局長的講課筆記,後來這些筆記整理成冊之後成為我校的教材。程子華、姚依林等校長所奠定的傳統在北京商學院的辦學歷史中得到非常好的傳承,在1980年代,北京商學院的教師只要沒課就跟著中央部委出去調研,學生也經常參與重大經濟社會現實問題的調研,其中一些調研報告曾産生重要社會影響。另外,幾乎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幾個月時間深入基層學習,商業經濟專業的學生都要站櫃&的。因此,北京商學院的“基因”,可以大致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高度強調規律性的東西和理論的重要性,二是強調理論必須與商業實踐真正做到有機結合。
    10多位活躍在在我國各行各業的校友就貿易強國問題發了言。最後,洪濤教授介紹了北京工商大學貿易經濟專業50年來的坎坷發展路程,改革開放30年是發展最快的時期,1998年教育部在教育目錄上取消貿易經濟專業,但是北京工商大學並沒有停辦這一特色專業,而是堅持下來,這些年來,貿易經濟專業先後是原國內貿易部重點專業、北京市重點專業,2007年以來,流通産業經濟學被評為中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流通經濟學成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9年貿易經濟專業成為北京市特色專業。談到未來貿易經濟專業的發展,洪濤教授認為將堅持兩個方面,一是“靠主流”,即向主流經濟學靠攏,即用現代經濟學分析方法研究流通問題;二是創特色,在繼續傳統商業經濟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
  相關稿件
儘早構築金融強國戰略人才方陣 2010-06-09
尊重人才不僅僅是一句話 2010-06-09
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有“雙手互搏”之嫌 2010-06-09
網民熱議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選拔制”難出人才 2010-06-08
網民:人才脫穎而出需要好的制度環境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