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越來越大,繼續嚴厲的緊縮似乎也不大合時宜。因此,近期“退出”政策放緩,這預示着上半年嚴厲的調控措施將會告一段落了。
●央行已經由向市場抽水,在5月份的最後一週改為放水了。
2009年寬鬆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很好,2010年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過熱的苗頭:樓市和車市火爆,煤荒電荒初顯端倪,民工荒更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橫掃全國。貨幣投放增速在春節前後有失控態勢。在此情況下,中央開始嚴控信貸額度,貨幣政策名為“適度寬鬆”,實則回歸到2008年初“雙緊縮”時期。中央對地方財政投資項目基本採取嚴厲收縮的態度,這實際上是積極財政逐步向穩健財政過渡的標誌。 現在看來,二季度中國通脹的真實情況,可能要比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猛烈些。這一點,可以從二季度此起彼伏的農産品價格飆升情況看出來。東部沿海工廠企業逐步露頭的罷工事件,可能也反映了高通脹造成工人實際收入下降的真實情況。但從5月份開始,上半年劇烈的通脹形勢,可能在下半年緩和下來。從一些跡象來看,目前大致可以推測出下半年的物價走勢。 鋼材市場持續低迷了整個5月,整個5月份,鋼鐵價格都出現大跳水。而來自業內的消息顯示,進入5月,鋼廠訂單情況下降已是事實,加之鋼價未穩,部分中小建築鋼材生産企業已經減産。在高庫存成為“堰塞湖”的同時,需求卻持續低迷。今年重點項目投資與去年相比明顯減少,全國各地都面臨固定資産投資高位回落、地方財政後勁不足的困境。且“金三銀四”的傳統需求旺季已經過去,6月則更不容樂觀。而連漲8周後,上周秦皇島地區市場動力煤價格終於止漲,發熱量6000大卡的動力煤報價為785-795元/噸。但煤炭海運費價格卻波動明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秦皇島港至上海、張家港、廣州的海運費再次下跌至58元/噸、62元/噸、85元/噸,同5月5日所提供的海運費價格基本持平,分別下降10.77%、10%、5.56%。據業內人士分析,近期秦皇島煤炭海運費價格不穩定,同一個多月來煤炭市場表現出的不穩定性有密切關係。據悉,5月1-21日全國發電企業的煤炭平均日耗為305.4萬噸,環比上月下降4.3%。隨着電煤消耗量的減少,全國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有所回升,基本保持在15天左右。煤炭下游企業需求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煤炭海運費起伏不定。 鋼鐵價格跳水,煤炭價格漲勢止住,並有下調的趨勢,這意味着5月份和三季度的工業生産有回落的可能。這大致可歸結於貨幣當局嚴厲緊縮,以及今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大砍項目的效果。非但在實體經濟,在金融領域,上半年嚴厲的調控,目前也效果彰顯。首先是民間利率在二季度飆升,據媒體報道,溫州一帶民間資金較為活躍的地區,資金拆借利率按年息算,居然一度飆升到90%!A股市場作為經濟晴雨表,上半年也是如同霜打的茄子,蔫頭蔫腦。而原本持續充裕的銀行間市場資金,近期也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貨幣市場上同業拆借、質押回購等利率水平迅速飆升。從年初到5月上旬,銀行間隔夜回購加權利率從1.1%緩慢升至1.5%附近,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到27日已經升至2.3%左右,在一週多時間裏累計漲幅達到了70-80個基點。有交易員稱,央票、新債的集中繳款、分支行走款等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但似乎都無法解釋持續了幾個月的寬鬆資金面,在短短幾個交易日的驟然趨緊。有分析人士認為,資金面的突然趨緊,是今年貨幣政策的持續緊縮後累積效應的顯現,而集中繳款等因素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市面上關於中國和全球經濟年內二次探底的説法,目前更是不絕於耳,顯然通脹和經濟過熱預期,已經被中央成功地“管理”。 但隨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越來越大,繼續嚴厲的緊縮似乎也不大合時宜。因此,近期“退出”政策放緩,這預示着上半年嚴厲的調控措施將會告一段落了。 今年以來,央行一直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回籠天量信貸。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38470億元,同期到期資金為34890億元,對衝到期資金後,實現凈回籠資金3580億元。進入到5月,央行給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進入5月的4周,第一週還是凈回籠220億元;進入第二周,央行連續11周的資金凈回籠就已經終結了,當周凈投放1520億元;第三周,又出現510億元的凈回籠,但是進入第四週再次凈投放1450億元。整個5月的凈投放是2240億元。顯然,央行已經由向市場抽水,在5月份的最後一週改為放水了。 年初中國經濟的略顯亢奮,很快被調控政策強按下去了,但隨着國際經濟形勢的惡化,中央目前又再次松開貨幣的韁繩,因為貨幣投放反應到實體經濟領域,有一個時滯,因此,三季度不排除中國經濟出現動蕩的可能,但四季度有望再次回升。總體看,中國經濟下半年平穩增長態勢依然可期。 (據《FT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