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謀求經貿關係升級
    2010-05-25    作者:記者 閆磊 張莫 實習記者 張媛/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聚焦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萬眾矚目的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于24日在北京開幕,雙方高層直面經貿焦點問題——出口限制和匯率,足見其對中美經貿進一步發展影響之大。
  當前美國正極力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推銷美國貨,以恢復其國內經濟和就業;中國又處在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時點,需要並且也鼓勵擴大消費;如果此次對話能有效對接雙方的供求,將是中美經貿的巨大雙贏。

  態度 中方再次明確將穩步改革匯率

  在短短兩天的對話時間裏,效率是必須的,客套和禮讓反而顯得不合時宜,高層間開門見山地提出訴求並坦誠交流成為主流。儘管匯率並非會議的核心議題,但作為中美話題的敏感地帶,中國高層在第一時間就匯率問題再次明確表態。
  國家主席胡錦濤24日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努力推動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的致辭。他在講話中即&&,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胡錦濤發表講話後&&,對中國領導人承認匯率改革是更廣泛的經濟改革議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歡迎。
  如會前各方預期,匯率問題在此次對話中被最大程度地淡化,而“靜悄悄”的討論成為中美雙方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一致的做法。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陳炳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中美兩國對於匯率問題的表態都十分明確,此次對話實際上有更為重要的內容要討論,雙方不會過於糾纏在這一問題上,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雙方如何建立更加互利共贏的貿易投資關係,才是雙方要討論的重點。“這種淡化也可視為美國在匯率問題上策略的一種改變。”陳炳才説。
  不過,媒體記者們對於匯率問題仍然表現了慣有的熱情關注,抓住對話期間新聞吹風會上每一個提問的機會,試圖再多得到些下一步人民幣匯率走向的線索。“我們不知道有一個所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關於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報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4日在新聞吹風會上面對記者的提問明確&&。18日,美國聯邦參議員舒默和葛蘭姆牽頭的一個小組致信美財政部長蓋特納,稱中國拒不公布去年與IMF磋商後撰寫的一份報告,而該報告包含可能證實中國有意操縱匯率以獲得不公平貿易優勢的確鑿證據。
  路透社消息稱,對話第一天,兩國對歐洲債務危機發出不同的聲音。美國認為歐債危機對全球增長影響甚微,但中國則更為悲觀,稱歐債危機將影響出口需求,其他地區也會受到拖累。美國CNN&&,今年年初,中國已經在小步走向外部平衡,3月份甚至出現了罕見的貿易逆差,此外,歐元下滑已使中國産品價格在歐元區提高了14%,面對這種情況,美方希望中國擴大進口、提高人民幣匯率的希望很可能落空。
  “從貿易平衡或者從經常項目下的國際收支平衡角度講,中國的順差去年下降了34%。今年1到4月又下降了78.6%,我們已經處在一個非常小的順差範圍,我們將繼續實行穩定出口和促進進口的政策,這會有利於今年我們在這方面更大的平衡。”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新聞吹風會上也&&。
  胡錦濤&&,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支持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增加居民消費,積極推動對外貿易健康平衡發展,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歡迎 中方樂見美方提出放寬出口限制

  貿易和投資問題也不出意料地成為雙方的焦點。在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中方樂見美方提出的放寬出口限制、歡迎外國企業赴美投資等動議,希望在這次對話中詳細了解美方關於逐步消除對華高技術出口障礙、平等對待赴美投資的中國企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除了催促美方承認我市場經濟地位外,王岐山還明確表達了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他説,“應對危機挑戰,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是中美共識。希望雙方就遏制各種變相的保護主義行為提出具體對策。”
  來華訪問的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前一日也明確表達了美方的態度,美方正在對出口管制制度進行全面評估,將積極推動相關改革,減少不必要的限制。美願積極加強與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促其産生更大的長遠效益。
  此前奧巴馬簽署行政令成立一個旨在擴大美國對外出口的“出口促進內閣”,目標是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以及通過增加出口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擴大對華出口是中美關係當中的一件大事。
  “中國對此&&歡迎。我希望這種表態不是光打雷不下雨,也希望不是下小雨。不是取消幾個項目、而是整體上取消歧視性的對中國單一的出口管制。如果美國政府真正能夠這樣做,中美雙方的企業將得益不少。”陳德銘説。他&&,中國企業需要的很多技術,並不是僅可以從美國得到,也可以從其他國家得到。美方若能逐步消除對華高技術出口障礙,美國企業也能在金融危機高失業率的當下,有一個公平進入中國大市場的機會。
  陳德銘同時&&,希望美國能夠增強其投資政策透明度。他説,“在改善雙邊投資環境的問題上,在對話中,中國對美國現存的像外資安全法等一些法律的透明度問題和可預見性問題都提出了一些看法。在美國的外資安全法中,關於外國政府控制的交易的定義十分含糊,這使得任何類型的中國企業和個人到美國去投資,都有可能被認定為存在著和政府控制因素相關的問題,從而受到投資安全的審查。所以,為了更多的中國企業能夠到美國去投資,我們希望美國能夠增強它的政策透明度和可預見性。”
  正如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在23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文章所指出的,中美在貿易和投資關係上利益相互依存,一方面,美國對華直接投資企業的出口相當一部分轉化成了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另一方面,中國的貿易順差相當一部分又轉化為中國對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産的投資,成為支持美國經濟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中美貿易與投資關係交叉互補,整體上體現了兩國經濟關係的互利性。

  看空 外媒質疑對話實質性成果

  《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支由200人組成的美國“華麗”代表團在為期兩天的對話中能否取得實質型的成果還需畫個問號。今年的對話與往年不同。隨著奧巴馬政府上&,從“戰略經濟對話”到“戰略與經濟對話”,一個“與”字之差,卻讓對話內容由過去的經濟領域擴大至幾乎覆蓋了雙邊關係的全部。美國和中國都是舉足輕重的大國,這樣一來,可以説世界上大部分重要話題都要被囊括其中,議題的擴大也為對話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帶來困難。
  但《華爾街日報》同時&&,即使沒有成果,讓世界最強大的兩國官員一年一聚也是有意義的,為雙方在避免直接衝突的情況下提出尖銳話題提供了機會。
  備受關注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仍然不可避免地成為焦點,但雙方就這一議題取得實質進展的可能性不大。據《金融時報》評論,兩國政府雖不希望關於人民幣幣值的例行辯論佔據整個議程,但這個幾週前看似已解決的匯率問題卻由於歐元的持續走軟而出現轉變。
  評論強調,儘管歐元大跌使人民幣升值從經濟角度來説沒有此前緊迫,但並沒有改變盯住匯率的政治利害和調整中國經濟根本結構的必要性。一方面,人民幣升值的政治理由依然充分,即避免在G20會議和美國11月中期選舉競選期間成為眾矢之的。此外,修正中國經濟結構的必要性也同樣充分。多年來,中國一直在為西方消費者的過度消費和大手大腳的住房建設提供融資,要扭轉這種不正常的局面,只有改變中國銀行體系為增加出口産能放貸、抑制消費的習慣。

  相關稿件
中美定調後危機時代經貿關係 2010-05-24
駱家輝:不應誇大中美貿易分歧 2010-05-20
中美對話:貴在互諒互讓互利 2010-05-20
成熟的中美經貿關係務實能源環保合作 2009-11-18
中美應致力發展健康的經貿關係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