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定調後危機時代經貿關係
    2010-05-24    作者:記者 孫韶華 實習記者 張媛/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聚焦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24日,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將與國務卿希拉裏、財政部部長蓋特納會師北京,一同率領來自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200多位官員,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開始為期兩天半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此次開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被業內定義為中美關係的重要節點,將為後危機時代中美經貿關係定調。從對話前的動態來看,放鬆出口管制、知識産權保護與自主創新、清潔能源合作仍將是中美經貿繞不開的話題。分歧中合作,仍將是中美雙方的主基調。
  正如駱家輝所説,“我們之間的分歧是兩國貿易關係不斷深化和成熟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副産品。雖然現在美中之間的分歧都會被揶揄為貿易戰一觸即發的證據,但我們也有必要謹記一點:這種分歧在我們兩國的貿易中僅是及其微小的一部分。”
  按照以往的經驗,實質性問題往往會在對話開啟之前充分討論和解決,也正因為如此,對話開啟之前駱家輝在中國的言行備受關注。
  21日駱家輝在清華大學和美國商會接連演講,22日又馬不停蹄地率代表團訪問天津並在訪問企業間隙發表演講。清潔能源合作成為他談及最多的話題,美國放鬆出口管製成為他回答最多的問題。
  駱家輝在清華大學演講時説,全球能源市場價值6萬億美元,這將是21世紀最為重要的經濟契機之一。“正因為如此,我于本週訪問中國,並帶來了20多家美國企業,他們代表了美國在清潔能源、電力存儲、輸配電領域的最高水平。”
  駱家輝再次&&,美國正尋求放寬對中國輸出軍民兩用高端技術的限制,有關的放寬措施有望在今年夏季&&實施,但他並未透露可能放寬對中國出口管制的具體項目。他承認,一些研究證實,基於冷戰背景的美國出口管制體系,難以匹配日益變化的國際環境和科技形勢,已阻礙了包括新興技術在內的美國公司的出口。
  “可以説,美國放鬆對華出口管制應該到了關鍵的節點。”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指出,奧巴馬政府將五年出口倍增、增加200萬個就業作為重點計劃,駱家輝這次也正是為了落實這個“國家出口計劃”。要實現擴大對中國出口這個內在要求,美國就必須在技術出口管制體系上作出調整。
  “放鬆出口管制本身對美國自身是有利的。”商務部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室主任李偉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如果放鬆管制,美國企業可以和日本、歐洲的企業公平競爭,這可以拉動出口、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對美國是有好處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有個現實問題,駱家輝所代表的商務部自然希望推銷更多商品,但是美國還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審查,如果他們認為會威脅到國家安全,比如可能民轉軍用,或者提高軍事競爭力,他們就不會賣了。”
  此前的一次採訪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告訴《經濟參考報》,美國很有可能的談判策略是,拋出放鬆出口管制的承諾,緊接著就對中國的知識産權保護提出更多要求,實現“産品賣得出,技術拿不走”的目的。
  駱家輝在21日美國商會的演講中對此問題措辭嚴厲,“侵害知識産權行為是美方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長遠而言,知識産權保護不力的經濟體必將在鼓勵創新方面敗北,進而失去新産品製造所帶來的大量工作崗位。”
  對此,陳鳳英表示,中國在知識産權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也有了知識産權保護的戰略綱要,如果説存在問題,也是發展階段的問題。

  相關稿件
匯率之爭彰顯中美經濟戰略差異 2010-05-21
歐盟與中美洲達成合作夥伴協議 2010-05-21
駱家輝:不應誇大中美貿易分歧 2010-05-20
中美對話:貴在互諒互讓互利 2010-05-20
謹慎依存大國關係下的中美對話 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