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漏洞
    2010-05-19    作者:徐麗文    來源:經濟參考報

    ●銀行在信用卡發放、管理中不夠嚴格,“放低門檻”變成了“沒門檻”。

  ●“兩高”已將信用卡套現由違規操作性質上升為犯罪行為。

  自1985年6月中國銀行在國內發行第一張中銀卡以來,我國的銀行卡業務迅速發展,截至2008年底,我國銀行卡發卡總量超過18億張,境內聯網商戶達到118萬戶,聯網POS機達到185萬臺,聯網ATM機近16萬臺。

  在現如今的個人消費方式上,透支消費已然成為一種時尚,隨著信用卡授信額度的不斷高漲,信用卡時代正在向我們招手。截至2009年三季度末,全國累計發行信用卡1.75億張。
  信用卡市場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犯罪分子也不斷地利用信用卡的特點和銀行管理漏洞實施各種信用卡詐騙行為。

  信用卡詐騙眾生相

  通過對法院案件審理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信用卡詐騙案件呈現以下特徵:
  情節單一型案件穩步上升,新型信用卡詐騙案件頻發。
  “拾得他人信用卡後使用”的信用卡詐騙案件在數量上仍佔多數,但“使用虛假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並使用”和“惡意透支”類信用卡詐騙案件在數量上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
  多次連續作案,涉案金額大。
  國內各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的使用一般無需密碼或僅憑簽名,且一般授信額度較高,此種便捷為不法行為人實施犯罪也提供了便利。犯罪分子一經得手往往連續作案,涉案銀行眾多,金額巨大。
  犯罪人員構成復雜,身份典型性不強。
  信用卡詐騙案件中的犯罪分子中有無業的民眾,有銀行保安員,有個體商戶,有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有精通電腦操作的專業人士,犯罪分子的身份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故相應的特殊預防難以起到效果。
  信用卡詐騙案件向國際化、集團化、專業化發展。
  一方面是偽卡制作技術與高科技相結合,犯罪手段不斷更新,一方面是銀行卡業務國際接軌,信用卡詐騙案件呈現境內外勾結的特點,犯罪分子之間也出現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流水線作業。

  [案例]

  以被告人陳徵等六人信用卡詐騙案為例,部分被告人通過互聯網,從境外非法購買大量信用卡資訊,用于輸入磁條制作“白條卡”,另有部分被告人在我國境內尋找可進行外卡操作的POS機。上述人員相互勾結,並按不同比例從套現金額中收取各自的“費用”,從而形成了共同犯罪的團夥,這些“合作”的模式增加了對此類案件的查處難度。

  銀行監管籬笆上有漏洞

  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各家銀行在信用卡的核發、流通、使用、監管等領域均有詳盡的規章和流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銀行工作人員會放松或放寬審查力度,造成了監管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對信用卡申辦人提交的身份證明材料審查不夠嚴格。
  對信用卡申請的環節上,各銀行雖均有“實名制”的要求,但在具體的操作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變通措施,“代辦”的情況比較普遍,而代辦人與申請人間的關係,以現階段銀行的審查力度根本無法達到翔實和準確。

  [案例]

  被告人王鑫信用卡詐騙案和被告人張濤信用卡詐騙案中,被告人便是利用了與他人間之前的朋友及戀愛關係,騙取了他人的相關身份文件的復印件,以代辦人的身份申領信用卡用于不法目的。相關銀行工作人員不僅未進行審查而且還放任了被告人在申辦文件上代簽字行為,名義上的申請人直到案發仍對被告人的行為毫不知情,給銀行的催繳和司法機關的查處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上述兩案共造成發卡銀行20余萬元的損失無法追回。
  即便申請人本人前來提交申辦材料,銀行的審查工作也尚停留在形式層面,對提交材料的真實性(職業、地址、收入情況等),也難以逐一開展核實工作,“放低門檻”演變成了“沒門檻”。
  POS機具的設立和開通過于隨意,對使用POS機具的授信商戶監管無力。

  [案例]

  在由“套現”行為衍生的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中,可以看到,各銀行為特約商戶設立和開通POS機有的過于草率。在被告人陳徵等人使用偽造的境外信用卡實施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案件中,被告人使用一張已被吊銷的私營企業的營業執照居然還能從銀行成功申領到POS機,而且該營業執照中所注明的經營地點早已不復存在了。此後在稅務部門已對該企業作出“非正常狀態”認定之後,在被告人的要求下銀行還為該POS機開通了外幣服務功能,致使在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被告人使用偽造的境外信用卡通過該POS機瘋狂實施了數百次“套現”行為,造成發卡銀行高達140余萬元的損失。
  對持卡人、授信商戶並未進行必要的義務交待和風險提示。
  無論是在信用卡的申辦還是POS機的申請,申請人都會在一係列的文件後簽字確認,且在POS機的申領文件中還附有VISA公約和銀聯規則。
  由此可見,銀行工作人員是有義務向申請人進行必要的告知。但在實際操作上,銀行工作人員往往會忽略該項工作,導致持卡人或申領人搞不清“透支”與“惡意透支”、“取現”與“套現”等行為的本質區別。在部分“惡意透支”類信用卡詐騙案件中,被告人往往會有“還不起銀行錢就坐牢、坐了牢就不用還錢”的荒誕想法。
  而在社會生活中,“套現公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竟也成為了很有前途的新興産業。以被告人王超信用卡詐騙案為例,被告人使用信用卡透支消費,並多次從不法人員處套取現金,無視銀行工作人員的催收。在被訴至法院後,審判人員在庭審中發現被告人對信用卡的使用常識極為匱乏,後經教育,被告人及時彌補了銀行的損失。

  堵住信用卡詐騙犯罪的漏洞

  雖然信用卡的核發、流通、使用、監管工作主要由銀行進行,但對信用卡的科學管理和合理使用以及對信用卡詐騙犯罪的預防,僅依靠規范銀行工作流程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其必然選擇將是綜合治理。結合調查的案例,我們認為在防范信用卡風險時,可以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在銀行與公安和民政部門之間、各銀行之間建立資訊共用。
  鑒于使用虛假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已成為絕大部分信用卡詐騙犯罪的主要手段,我們認為,應在銀行內部係統內建立與公安、民政部門互通的公民個人資訊查詢係統,各銀行在審核時應提高準入門檻,在嚴格實行實名申辦的基礎上,應對申請人提交的身份情況、個人經濟狀況等進行逐一比對。
  對提交材料不符合申辦要求或雖符合申辦要求但亦産生風險損失的申辦人予以回絕;並應在跨行之間形成風險評價資訊的共用,形成類似的“黑名單”,對于在多家銀行申辦信用卡的或者存在不良記錄的人,嚴格控制其再次申辦信用卡。個人不良信用一旦發生,各銀行相互通報,杜絕在多家銀行惡意透支的案件發生。
  規范POS機設立程式,嚴格特約商戶準入和監管。
  銀行在為特約商戶辦理、開通POS機業務前,應要求工商、稅務部門對申請人的設立情況、經營狀況和納稅情況出具證明材料,建立類似于貸款審批前的等級評價體制。應發展信譽良好的商戶作為特約商戶,對那些稅務狀況不穩定的申請人予以詳盡甄別後謹慎辦理,特別是要限制外幣業務的隨意開通。在開通POS機業務後,收單銀行和發卡銀行要相互配合,對可疑交易資訊早發現、早識別、早預警,必要時可採用先行拒付的非常規手段。
  保護個人資訊隱私,避免申報資訊泄露。
  各銀行應加強客戶隱私保護,堅決杜絕申辦信用卡的個人資訊從銀行內部外漏,對于客戶提交的相關證明材料應妥善保管、嚴格保密,避免遺失和被挪作他用。在嚴格自律的同時,銀行應在信用卡的申辦、使用環節上以各種明示的方式對客戶進行風險防范提示,促使持卡人在正確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樹立必要的自我防范意識。
  堅決打擊“信用卡套現”行為。
  目前,中國銀聯牽頭組織14家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就打擊不法中介虛假申領及商戶套現行為共同制定了協同工作流程機制;中國銀聯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議並通過了《信用卡違規套現處罰實行規則》。
  兩高于去年年底頒布的司法解釋中,已明確將為套現提供POS機且情節嚴重的行為界定為非法經營罪;“信用卡套現”問題的性質已從行業打擊的違規操作上升為刑法調整的犯罪行為,表明該行為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秩序的熱點問題,公安機關已將對該類案件的偵破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各銀行應抓住這一契機,充分配合司法機關對該類案件的查辦和懲處。

  相關稿件
信用卡“跑馬圈地”別丟了“信用” 2010-05-14
從未使用過的信用卡也會欠款 2010-05-14
億元信用卡套現案揭開非法經營産業鏈 2010-05-14
信用卡出現逾期記錄最好不要銷卡 2010-05-07
信用卡還款不要留下“零頭” 201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