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經濟轉型的基礎
    2010-05-19    作者:朱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將來的某一天,中國可能會出現兩件大事,一是惡性通貨膨脹,一是房價暴跌。原因很簡單,經濟什麼時候都是趨於供給等於需求,所以無論我們現在攢房子還是攢錢,將來我們是否幸福主要取決於將來有多少人養我們以及將來養我們的人勞動生産率有多高。如果沒有人,或勞動生産率上不去,房子也好、錢也好都不解決問題的。
  今年股市一改去年一路上漲的走勢,頻頻考驗投資者的心理底線,如果按傳統下跌20%就是熊市定義,現在已然步入熊市。房地産投資沒了,歐美又入不敷出,出口也沒太多空間,那中國GDP的增速應落至6%到8%的水平。中國大規模重工業建設時代已經結束。不過幸運的是這並不是世界末日,因為雖然下個階段經濟增長速度會下降,但因為更大的基數和仍然相對較高的增速,如果投資者能接受這個事實,並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將來也許會比現在更幸福。
  首先是適度消費,尤其是對一些相對富裕的人,因為增加消費就會增加就業,從而提高總體經濟增長的動力。更重要的是,現在還處於供過於求的時代,但這個時代隨着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一定會發生改變。想想現在中國人工資收入佔GDP比重連續22年下降,只佔40%不到,而一般水平應是佔50%。所以中國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工資快速上漲的階段,相應地也會進入通脹周期。因此現在消費會比將來消費更便宜。
  其次是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工業化結束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將主要靠單位産出價值量的增長,也就是産業升級。這話有些老生常談,但作為消費者,尤其是相對富裕的消費者,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則至關重要。國家主導只能是産業升級的催化劑,富裕的消費者尊重創新,願意為優質的産品提供優質的價格是中國産業能否升級的決定因素。另一方面體驗更健康的産品,包括更清潔的空氣,更安全的食品,更酷的消費,也是中國消費者辛勤工作的最終目標。
  最後是投資。既然沒有一個國家能養得起中國,那麼中國人只能自己養活自己。通過股市或PE投資創新企業不僅能增加財富,還能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産率,這是我們將來能否幸福生活的最大變量。相比而言投資房地産則完全負面,首先投資房地産和囤積大蒜一樣,把自己的收益建立在別人的成本上,對全社會財富來説沒有增量,是類似次貸一樣的惡投資;其次囤積會造成資源錯配和浪費,因為房子將來並不能生産消費品或提供醫療服務。更重要的是過度投資房地産會引起價格失真,從而引發將來的調整,給經濟造成重大創傷。
  目前市場的下跌還在繼續,投資者對將來的信心也並不充足,但經濟的轉型已無退路可言,而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是轉型能否成功的必要基礎。

  相關稿件
以創意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2010-05-05
高房價和經濟轉型是一對矛盾 2010-05-05
向內需型經濟轉型 人民幣的機會 2010-04-01
經濟轉型“開倒車”是絕沒有出路的 2010-03-04
中國經濟轉型:一場全球矚目的變革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