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為何不加息
    2010-05-13    作者:謝作詩    來源:經濟參考報

    成本不能推動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只是一種貨幣現象。
  對付通貨膨脹,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回收貨幣。
  有三種回收貨幣的辦法: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通過公開市場發行央行票據;加息。近期央行頻繁利用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辦法回收貨幣。一些人質疑央行為什麼不加息,一些人推測央行什麼時間加息。我認為這些都是教條主義想法。
  這次的通貨膨脹,是歷史上完全不曾有過的特定背景下的通貨膨脹。
  其一,這次的通貨膨脹,不是實體經濟繁榮背景下的通貨膨脹,而是後金融危機時代,在政府強大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實體經濟企穩回升,但基礎並不牢靠背景下的通貨膨脹。
  其二,這次的通貨膨脹,是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國天量發行貨幣背景下的通貨膨脹。實體經濟企穩回升,但基礎都不牢靠。這決定了世界市場上游資不是比危機前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危機背景下的世界性資産價格暴漲就是證明。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息存在極其嚴重的不良後果:加息勢必嚴重打擊企穩回升但是基礎並不牢靠的實體經濟,這恐怕是不能承受的。假如打擊了實體經濟,但卻有效地抑制了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倒還可以考慮。可怕之處在於,打擊了實體經濟,卻不能有效抑制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這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在游資氾濫的今天,美國不加息,中國加息,必然導致熱錢大規模流入。到頭來,不但沒能起到回收貨幣的作用,反而會增加經濟中的貨幣量;不但沒能抑制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反而會加劇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2007年,本來是想通過人民幣升值抑制通貨膨脹(當然不是唯一目的),但事與願違,熱錢大量流入,不但沒能抑制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反而加劇了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
  在中國,由於軟預算約束的緣故,行為主體對於價格變量並不敏感,這正是在歷次宏觀調控中,政府頻繁使用行政手段以及信貸控制、土地審批這樣的控制數量變量的手段來調控經濟的根本原因。不要指責政府用這樣的手段來調控經濟。我不是説這樣的調控手段就是最優,但不解決經濟的軟預算約束問題,就不要期望通過價格變量能夠有效調控經濟。在中國,調控數量變量比調控價格變量更為有效。
  倒不是説就永遠也不能加息,但是美國不加息,中國是決不能加息的。我認為,央行後面還會頻繁利用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辦法回收貨幣。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稿件
慎言加息的中國式通脹調控 2010-05-12
加息預期升溫 大盤創出調整新低 2010-05-12
4月CPI漲2.8% 加息壓力增大 2010-05-12
蔬菜漲價絕不是加息的理由 2010-05-11
[博客]澳元先行加息的意義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