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拿慣鋤頭的手,現在經營起汽車工業了。”在日前舉辦的專用車生産基地招商推介會上,南北客商驚奇地發現,以農業大市著稱的鐵嶺正在建設遼寧農用車生産基地,向世界專用車生産基地邁進。 “瀋陽經濟區有多大,鐵嶺就有多大。”過去鐵嶺人羞於提及工業的發展,隨着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上升到國家戰略,按照與瀋陽、長春兩大汽車城錯位發展的原則,鐵嶺市在沈鐵工業走廊上規劃建設佔地面積38.33平方公里的遼寧農用車生産基地,目前該基地7平方公里起步區已經建成。 如果説,沈鐵工業走廊發展像一條巨龍,那麼龍首就是遼寧專用車生産基地,龍尾是遼寧換熱設備産業基地,構成巨龍龐大身軀的則是涵蓋全市18個重點工業園區的10大産業集群。作為遼寧省惟一的專用車生産基地,鐵嶺將重點發展專用車和專用車零部件産業,培植核心專用車企業,發展和延伸專用車産業鏈條。計劃到今年年底,入駐企業要達到100戶,年專用車生産能力達到25萬輛。目前,康利客車、華翔消防車、道福道專用車廂、天信專用車、合力專用車等30多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據鐵嶺市市長張競強介紹,鐵嶺緊靠瀋陽,是一個農業大市,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經濟發展滯後。鐵嶺市委、市政府以遼寧省實施瀋陽經濟區一體化戰略為契機,不失時機地進行經濟産業結構調整,發揮102國道和沈哈高速公路將鐵嶺和瀋陽連接在一起的優勢,謀劃建設沈鐵工業走廊,並將其作為實施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工業化的“雙輪驅動”戰略的重要載體,從根本上改變“農重工輕”的落後面貌。 根據規劃,沈鐵工業走廊南起沈鐵交匯的鐵嶺縣新&子鎮,沿102國道蜿蜒向北,一直到遼吉兩省交界的昌圖縣毛家店鎮,全長100余公里。沈鐵工業走廊充分利用瀋陽經濟區巨大的輻射、吸納功能,規劃建設起步區為96平方公里的18個工業園區,並構建與瀋陽經濟區發展相配套的工業産業體系,按照“區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産業化,産業經濟規模化,規模經濟優質化,優質經濟集群化”的思路,把發展專業特色産業園和集聚帶作為重點,引導同行業企業最大限度集聚,實現由工業集中向産業集聚,初步形成專用車、換熱設備、起重設備、煤電及新興能源、礦山設備及配件、農産品及食品加工、煤化工及生物化工、新型建材和高新技術等10大産業集群。其中,遼寧專用車生産基地、遼寧換熱設備生産基地、開原起重設備工業園、調兵山新能源和礦山機械設備生産基地等,已經形成巨大的産業集群效應。 到2009年底,1560家企業入駐沈鐵工業走廊,其中900家企業已經建成投産。465個在建項目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188個、佔項目總數的40%;投資超5億元的項目47個,佔項目總數的10%。2009年沈鐵工業走廊上的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35億元,佔鐵嶺市工業企業增加值總量的72%。 沿沈鐵工業走廊一側,各項功能齊全,初具規模的凡河新城區和東北商貿物流城拔地而起,使該走廊産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