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遠離“城市病”的未來之城
    2010-04-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濱海新區一角:泰達市民廣場

    在天津濱海新區東北部,一片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的建設工地,看上去與其他工地並無二致,但它的建設目標卻獨特而遠大:成為中國城市建設的“樣板”、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這個名為“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建設項目,是中國與新加坡繼蘇州工業園之後,兩國的第二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間合作開發建設的生態城市。
  已開工19個月的這個生態城,將借鑒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在中國探索經濟蓬勃、社會和諧、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符合生態文明的城市發展模式,成為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生態城項目緣何“花落”濱海新區

  在生態城項目最終確定選址之前,國內多個城市和地區參與競爭。而項目最終“落戶”濱海新區,緣于濱海新區多方面的有利條件。
  首先,中新兩國政府在商討合作建設生態城初期,就提出了關于選址的一些“硬性”要求,濱海新區都符合這些“先決條件”。如,生態城選址范圍內用地為鹽田、鹽鹼荒地和濕地,屬于水質性缺水地區,符合不佔耕地、在缺水地區選址建設的原則;選址符合臨近大城市、交通便捷的要求;選址范圍內的獨特濕地自然景觀、良好的環境品質,有利于生態景觀環境的建設等等。
  同時,濱海新區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生態城選址內規劃了一座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選址區域周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市政管網係統,給水、燃氣主幹管網已經鋪設到生態城周邊,可為生態城提供水、氣、電、熱、通訊等基礎設施保障。選址周邊規劃有多條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連通天津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北京市及周邊城市。
  令新加坡方面感興趣的是,生態城選址東側的北疆電廠,是國家級迴圈經濟示范區,可以與生態城建設有機結合。北疆電廠一期工程2009年已投入使用,形成“發電、海水淡化、制鹽、節約土地資源、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的迴圈産業鏈,為生態城提供多種支撐。
  並且,天津擁有先進的生態技術和人才,可以為生態城建設提供雄厚的技術和智力支撐。天津市共有近50所高等院校、160多個科研院所和眾多國家級實驗室及研究機構,一些科研機構多年從事生態技術研究。
  選址濱海新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濱海新區已被中國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並被確定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中國新的開放“門戶”。在這裏建設生態城,也是一種改革與發展的探索。同時,濱海新區作為改革試驗區,可以為自主創新和研發轉化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與制度保障,這種創新機制將大大增強生態城建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建設“生態文明”的試驗田

  根據中新合作規劃,建設生態城的宗旨就是要實現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建設“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迴圈的人類居住形式”,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范例。
  南開大學教授徐復認為,從蘇州的工業園項目到天津的生態城項目,不僅僅是中新兩國合作方式的變化,更是契合了中國正在倡導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的發展理念。而且,中新生態城項目符合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
  建設中的生態城與傳統城市截然不同,它是一個社會和諧、重視環保和講求資源節約的城市,是今後中國城市發展的“樣本”,遠離當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城市病”。
  放眼中國乃至世界上的主要城市,資源浪費、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成本上升……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對形形色色的“城市病”抱怨不休。
  而天津生態城對生態要求極高。參與開發建設的單位必須服從相關生態標準;城內用水全部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後達標排放;城外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將治理或者搬遷。
  同時,生態城內的建築完全按照天津生態城的綠色建築標準建造,該標準吸取了中國綠色星級標準和新加坡綠色等級標準的精華。
  另外,生態城吸引的企業主要是清潔型企業,包括清潔能源、綠色建築、綠色交通、水凈化、環保垃圾處理及其他環保型企業。
  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吳財文説:“我們不僅要建設一座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住得起的生態城市,更倡導生態精神和理念,引領居民形成一種生態的生活方式。”

  生態城建設全面提速

  天津生態城自開工建設以來,就面對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但需要巨額投資的天津生態城並沒有放慢建設步伐。在今年,更是加快了建設步伐。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崔廣志説,目前生態城建設正按照總體規劃和進度要求,緊抓環境綜合治理、新型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及生態住宅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
  由于簽約和開工項目超出預計,原規劃的4平方公里起步區已經不夠,目前已經擴大到7平方公里。
  生態城進一步明確了今年的工作目標:全年確保完成項目總投資170億元人民幣,招商引資完成100個項目注冊,注冊資金達到10億元人民幣。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張彥發介紹説,2010年生態城將開工建設245萬平方米生態住宅,其中58萬平方米將實現封頂,215萬平方米具備預售條件;開工建設95萬平方米産業園區,竣工53萬平方米;開工建設59萬平方米公共設施,逐步滿足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商務辦公、社會管理、外事接待等基本功能需求。
  根據規劃,天津生態城從開工之日起,將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290萬平方米的生態住區、75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和40萬平方米的産業園區,使起步區初步成形;用5年時間形成社區;用10年時間全面建成生態城。

  相關稿件
天津建成國內最大股權投資基金服務平臺 2010-04-08
天津開展融資租賃船舶出口退稅試點 2010-04-07
中國南車天津産業園年銷售收入將百億元 2010-04-07
天津政府採購規模10年增長165倍 2010-04-06
天津17億專項資金支援企業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