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發布2009年度上海法院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白皮書。白皮書顯示,視頻網站侵權、網店侵權等涉及互聯網的知識産權糾紛案件高發,須引起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上海法院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白皮書顯示,網絡侵權案件類型複雜。2009年,上海法院受理一審網絡侵權案件534件,佔一審知識産權民事案件的31.3%。其中,涉及傳統的擅自上傳、轉載、抄襲網頁等侵權行為的案件減少,涉及P2P軟體、pplive軟體、深度鏈結、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搜索引擎等新技術的案件佔多數。
視頻網站侵權高發視頻網站商業模式必須改變
白皮書顯示,視頻網站被控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高發。 2009年,上海法院受理以視頻網站經營者為被告的侵犯著作權糾紛一審案件有200多起。視頻網站被控侵權的行為主要有:1、提供P2P軟體下載,在網站設置電影頻道並在其下設置文藝、動作、喜劇、愛情、科幻、戰爭等子頻道,網絡用戶將侵權電影介紹信息上傳至該網站,其他網絡用戶搜索到上述信息後可通過使用P2P軟體下載侵權電影;2、在網站上定點定時播放侵權影視作品;3、在網站上提供侵權影視作品的點播服務;4、向用戶提供網絡存儲空間,對用戶上傳的侵權視頻進行分類並提供在線播放服務;5、為侵權影視作品提供網絡鏈結。 在視頻網站被控侵權訴訟中,視頻網站敗訴的案件較多,均是由於網站明知或應知影視作品的傳播未經權利人許可而對侵權行為負有過錯,反映出視頻網站經營者知識産權意識有待加強,網站經營模式有待在保護知識産權不受侵犯的基礎上進一步予以優化。 上海高院分析認為,侵權高發背後的問題是必須要改進視頻網站商業模式。 互聯網已經成為繼電影院、電視台之後影視作品傳播的“第三戰場”,信息網絡傳播權已成為“含金量”很高的著作財産權。面對近年來視頻網站被控侵權訴訟的高發現象,少數網絡服務商應徹底摒棄依靠盜版侵權的免費午餐贏取高額利潤的想法,視頻網站經營者應意識到有必要改進現行的商業模式。只有讓版權的創造者獲取正當利益,讓作品傳播者擁有充足的版權來源,讓用戶支付一定的對價後觀賞、使用文藝作品,才能在影視作品的製作者、傳播者、使用者之間形成利益均衡。 在允許用戶自行上傳進行視頻分享的經營模式中,網站經營者應該採用技術手段進行權利狀況的甄別,及時阻止侵權視頻的傳播。應在影視作品的製作者、傳播者之間建立著作財産權流轉機制,建設交易平台,充分發揮中介機構、集體管理組織等組織機構作用。視頻網站經營者應加大購買版權的投入,給創造之火澆上利益之油,以合理的利益分享機制驅動文化市場、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
遏制網店侵權促進電子商務規範化發展
上海法院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同時顯示,網絡購物中侵犯商標權行為應予關注。 隨着網絡購物逐漸成為商業交易的主渠道之一,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的侵犯商標權行為也在網絡交易中頻頻出現。網絡購物者追求方便、實惠,網上交易行為難以監管,導致一些網店經營者心存僥倖,低價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有的銷售行為已觸犯刑法,構成犯罪。 如在一起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案中,淘寶網“力佳小店”的店主朱某某在網店裏公然出售假冒的路易威登、古馳、香奈兒等國際知名品牌箱包、錢包等,銷售金額達20余萬元。法院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判處朱某某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繳獲的違禁物品予以沒收。 上海法院認為,物流成本的降低、網民數量的劇增、消費習慣的改變,各種因素讓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無比廣闊,但如果任由侵權商品借助互聯網渠道流通,必將使電子商務的發展蒙上陰影。 網絡交易平台不能游離於法律監管之外,行政執法機構、司法機構可提高對網絡交易中知識産權保護的關注。 網絡交易平台的經營者,應當借助技術手段對交易各階段進行監控,在其設計的網絡交易流程中加入知識産權審查程序,採取審核賣家真實身份信息、交納保證金、提高進入門檻、追究售假責任等措施,對權利人的投訴建立處理反饋機制,做到網上商品交易可查、可控、可問責,及時發現並制止銷售侵權商品的非法交易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