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 |
自上個世紀40年代抗生素問世以來,抗生素在各種常見病、細菌性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動物使用抗生素具有治療、保健、防病治病和促進生長的作用,在養殖業中全方位的推廣使用給養殖業帶來了一場革命,使規模化、工廠化養殖成為可能。正是由於養殖規模的不斷加大,養殖成本的不斷降低,使食品動物源産品在近20年間成本下降了幾倍。但發展到現在,抗生素卻像一把“雙刃劍”。因為不合理使用,其不良影響和對人類的危害已經顯現。 獸藥抗生素殘留是影響肉、蛋、奶等畜禽産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記者
近 日 在 陜 西 調 查 發 現 , 出 於
治療、預防疾病和促進動物生長的需要,養殖戶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的現象,由此形成了畜禽産品抗生素殘留超標的安全隱患,不僅威脅人的健康,也制約着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些養殖戶使用抗生素“很隨意”
涇陽縣興隆鎮許莊村是一個奶牛養殖專業村。飼養了14頭奶牛的許莊村村民許義峰告訴記者,乳腺炎、發燒是奶牛的常見病,治病離不了抗生素藥物,他每年大約購買使用十來盒獸用青霉素。“不過,奶牛打了青霉素以後,要報告奶站老闆,3天之內擠的奶由奶站老闆另外處理,不進入統一銷售的大奶罐。” 陜西省是我國畜牧業生産的重要基地,去年底豬、牛、家禽的存欄量分別達到了1100萬頭、240萬頭、6000萬隻。記者近日在陜西楊凌農業示範區、涇陽縣、扶風縣、興平市等地走訪了解到,一些養殖戶對抗生素的使用“很隨意”。 扶風縣絳帳鎮羅家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村,全村800戶,最多的時候有一半人從事養雞。去年元月,村民羅瑞峰養的3000隻蛋雞因病死亡,直接損失3萬多元,他説:“要養雞,防病、治病是最要緊的事。雞容易得腸道疾病,一得病就會幾天不下蛋,所以要經常在飼料裏添加紅黴素、土黴素預防。” 記者在楊凌、涇陽等地一些獸醫獸藥店了解到,為畜禽治病的藥物,現在有很多中成藥,比如用雙黃連、蒲公英、黃芪等中藥做的製劑,但從治療效果上來説,還是西藥快,抗生素用的也就多,特別是一些中小規模的養殖戶用藥不規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院院長王晶鈺説:“養殖戶對獸藥、特別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現象讓人擔憂,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殘留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規模化養殖場注重控制抗生素殘留
記者採訪發現,與一些中小養殖戶隨意用藥不同,規模化養殖場為了追求産品優質優價,十分注重視抗生素殘留的控制,在技術上、裝備上採取了較為完善的措施。 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畜牧開發公司是上個世紀50年代建立的奶牛養殖場,目前存欄4600多頭高品質奶牛,日産原奶60噸左右。記者在這家公司看到,作為打造“無抗奶”生産基地的前提,這裡奶牛吃的是營養搭配合理的自製飼料,奶牛有“運動場”,還採用了國際先進的機械擠奶設備,從而最大限度減少奶牛乳腺炎等疾病的發生,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西安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畜牧開發公司總經理秦海鵬説:“我們公司的奶牛發生疾病之後,一般盡量採用中藥進行治療。奶牛免不了使用抗生素之後,會有幾天的休藥期,我們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含抗生素的牛奶堅決廢棄,確保奶源健康,有時候一天要廢棄約100公斤,對於保證原奶健康來説,承擔這些損失是值得的。因此,我們公司的牛奶得到了幾大家乳品加工企業的歡迎,價格也比市場均價高出一截子。” 據畜牧獸醫部門介紹,大型養殖場的飼養管理和藥物使用,除了自身要求較高之外,管理部門一般也要進行監測記錄,在藥物使用和使用藥物後執行休藥期方面做得比較規範。
“有抗産品”威脅養殖業發展
| “我不想吃抗生素” |
 | 記者採訪的一些養殖企業負責人&&,為了保證畜禽産品質量安全,主管部門&&了多種獸藥殘留的限量標準,規定了動物使用藥物後的“休藥期”(食品動物從停止給藥到許可屠宰或動物産品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對於獸藥殘留每年都有抽樣監測和整治。但因為在具體的畜禽産品生産、銷售環節尚沒有嚴格的監控和限制,難以完全解決肉、蛋、奶抗生素殘留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養殖成本,但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誘導耐藥菌的出現,尤其是出於預防和促進生長,在動物中長期使用低於治療劑量的抗生素,可加速耐藥細菌的出現。耐藥菌在養殖動物中出現並在動物間傳播,將使大規模養殖動物成為龐大的耐藥基因儲藏庫。由此會使動物的疾病抵抗力越來越差,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導致治療患病畜禽時不得不加大用藥劑量,由此使抗生素殘留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濃,造成惡性循環。 “有抗食品”還嚴重威脅人的健康。一些抗生素蓄積在食品動物組織中,這些殘留的藥物可通過畜禽産品直接蓄積於人體或通過環境釋放蓄積到其它植物中,並最終以各種途徑匯集於人體,導致人體的慢性毒性作用和體內正常菌群的耐藥性變化。人體經常攝入低劑量的抗生素殘留物,會逐漸在體內蓄積而導致各種器官發生病變,産生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免疫抑制等。 一些基層幹部&&,重視和解決好畜禽飼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問題,不僅有利於提高畜禽産品的安全和質量,益於人的健康,也有利於促進畜牧業自身持續健康發展。
三原因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有效促進規模化養殖和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也威脅到人類的健康。記者調查發現,治療疾病、養殖水平較低和飼料添加,是一些養殖戶對抗生素産生依賴,甚至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有抗産品上市“防火墻”亟須完善
在日加工約500頭豬的陜西興平一家屠宰場,檢疫員任鵬告訴記者,生豬屠宰前後的檢疫由動物檢疫部門負責,主要檢查動物疫病,即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生豬質量的檢驗由屠宰場自身負責。目前的檢查項目不包括抗生素等獸藥殘留,對於生豬使用抗生素藥物後有沒有達到休藥期難以鑒別。任鵬説:“我們希望獸藥殘留檢測設備能盡快推廣使用,從而進一步保證産品質量。”
[觀點]引導生産“無抗畜禽産品”需要健全制度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獸醫院院長王晶鈺等行業人士認為,減少、限制畜禽産品抗生素的殘留,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持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引起重視,通過制度建設、宣傳引導,切實提高養殖戶控制抗生素殘留的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