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地産調控為何致股市跳水
    2010-04-20    作者:尹中立    來源:經濟參考報

    自3月份以來,房地産一直處在輿論的焦點位置,首先是“兩會”上被普遍關注,隨後是北京出現幾起地王事件,再後是國資委&&政策讓主業非房地産的央企退出房地産行業,但與此同時,全國房價出現加速上漲。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平均房價環比上漲了6.9%,較2009年全年銷售均價上漲10.6%。
  需要關注的是,這是在今年1月份國務院&&房地産調控政策之後的漲幅,表明國務院在幾個月之前&&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基本上沒有起到作用。
  現在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自2004年以後政府調控房地産的效果越來越差,作用時間越來越短,2005年&&“國八條”後,作用時效持續了半年左右,2006年&&“國六條”後,政策效果只維持了兩個月,於是,老百姓有句戲稱“房價越調越漲”。
  在房地産調控過程中政府的權威正在逐漸喪失,從一定意義上説,這比房價本身更值得重視。老百姓能看到,政治家不可能熟視無睹。這恐怕是4月14日之後每天都&&有關房地産調控政策的主要原因吧。
  從經濟的角度看,只有房價下跌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才能上升,內需才能逐步上升,在出口增長受阻,全球貿易保護逐漸盛行的背景下,任其房價上漲無異於經濟自殘。
  總之,這次“狼”應該真的來了,房價可能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下跌過程。如果房價真的進入熊市,影響的不僅是房地産市場,股市將首當其衝。
  從4月19日的股市表現看,除了地産股大幅度下跌之外,銀行股的下跌十分醒目,地産指數跌8.3%,而金融指數跌7.5%,二者成為領跌的主力。
  有人不禁要問,對房地産的調控為什麼會傷及銀行呢?從2009年的信貸井噴過程就可以找到答案。在2009年新增的信貸中,房地産貸款佔兩成多,地方融資平台佔五成左右。而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很多是沒有現金流的公司,還款資金來源只能依靠土地出讓收入,如果房地産陷入不景氣,這些信貸資産的質量就要打折扣了。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融資平台的貸款已經超過10萬億,而2009年地方財政收入僅3萬億左右,負債超過收入的好幾倍,每年的利息支出就達4000多億,每年1萬多億的土地出讓收入能夠讓這些負債的風險暫時掩蓋起來。如果沒有土地收入的增長,這些資金的周轉就成為巨大的問題,地方財政的風險一觸即發,最終會演變成為銀行的風險。
  2009年底以來,藍籌股崛起的聲浪此起彼伏,而市盈率最低的銀行股卻一直蟄伏不動,投資者對其中的風險其實早已洞察明晰了,只是找不到做空的機會,如今,股指期貨推出,做空不僅有了工具,而且有了杠桿,金融、地産聯袂宣泄而下就不足為怪了。
  按照筆者的估計,這次房地産的調控不僅會導致房地産價格的拐點,而且會結束2009年以來的股市反彈,股市將重新進入下降通道。

  相關稿件
房地産調控 該動的不只是匯率 2010-04-15
國土資源部將房地産調控納入“雙保行動” 2010-04-14
地産調控切勿“收供給” 2010-03-31
房地産調控核心是讓利於民 2010-03-23
避免經濟二次探底地産調控宜平穩 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