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熱銷引發行業“衝擊波”
專家認為,獨特的商業模式是其成功秘訣
    2010-04-08    作者:記者 孫韶華 陳偉/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iPad終於來了!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需要一台iPad?”蘋果公司給出的答案是:iPad是一部可以讓你在客廳隨意上網的設備,是書房裏的一本電子書,是孩子們的電影播放機,一本相冊,一部音樂點唱機,同時還是游戲迷們掌上的一部游戲機。另外,它還可以讓你隨時處理工作所需的文檔、日常往來的郵件。如果以上這些還不能成為讓你擁有一部iPad的理由,那麼,還有無以數計的應用程序等待你來體驗。
  因為iPad的上市,平靜的電腦市場掀起陣陣波瀾,平板電腦時代或將就此開啟,市場變局也將不可避免。iPad熱潮背後,也許我們更應該有所思考,商業模式的創新有時候比技術變革更加重要。

  4月3日,兩位顧客在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蘋果專賣店體驗iPad。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事件 iPad上市引發熱潮

  很少有IT産品的推出能夠像iPad這樣萬眾矚目。
  僅僅在3日上市當天,美國蘋果公司最新推出的平板觸屏電腦iPad便在全美售出超過30萬台。在蘋果各大專賣店門前,出現了蘋果愛好者排隊搶購iPad的場面。
  雖然iPad何時正式進入中國還沒有時間表,但《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在網上預訂和代購iPad的蘋果愛好者已經有不少了。
  在北京的中關村電子市場,即將在10日第一批進村的iPad已經預訂一空。據媒體報道,部分商戶已經囤積部分iPad,然後抬高價格。目前,各個版本iPad預訂價格在4800元到6500元之間,較之美國價格貴出了40%左右,最貴的竟然賣到了將近8000元。
  iPad為何會有如此魅力?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留生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蘋果的影響力來自於它強大的品牌。蘋果的用戶大多是高端用戶,具備較強的購買力,而且品牌忠誠度非常高,所以每次蘋果推出新的産品,都會在市場上受到追捧。
  王留生認為,iPad的推出延續了蘋果公司一貫的思路和策略,即筆記本、MP3和手機之後,此次推出平板電腦是對其産品線的一次擴充。通過産品布局和細分市場,蘋果公司試圖在最大程度上覆蓋用戶需求。
  “iPad上市首日銷量30萬部,這個數字雖然低於分析師預期,但是已經創下單款産品銷量冠軍,這與蘋果品牌的巨大影響力有關係。”業內資深人士王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iPad最大亮點並非技術變革。”王斌説,因為iPad並沒使用多少新技術,iPad最大的革新在於概念上的創新,因為在手機和PC之間的確有市場空白,而iPad主要針對這一空白市場設計。
  業內資深人士馬繼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也&&,iPad最主要還是設計理念上的創新,繼承了iPhone“大手機”的成功經驗。當然在技術上也有革新,全觸摸屏能否適合電腦操作值得關注,特別是相對較大的屏幕與更強的處理器等帶來的電池續航能力帶來考驗,將直接影響到便攜性和實用性。
  “經過多年的預熱,我相信蘋果的iPad應該有不錯的市場前景。”馬繼華説。

  影響 iPad動了誰的奶酪?

  iPad帶來的,有商機也有衝擊,業內廠商“幾家歡喜幾家愁。”
  iPad最大的衝擊是對上網本和電子書,因為這兩個産品都是過渡性産品。
  但三星電子筆記本電腦部經理劉鵬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iPad的上市並未對三星的電子書、MP4、數碼相框産生衝擊,因為蘋果與三星的理念不同,目標顧客群也有所不同。“三星以成熟實用的商用産品為主,而蘋果的産品是時尚和個性化的。我們的目標顧客群是不同的。” 
  “iPad給平板電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這並僅僅是蘋果一家公司的,而是全行業的,不管是下游生産工廠,甚至是競爭對手都應該抓住機遇,畢竟客戶需求是細分的,滿足多樣化的客戶需求仍然可以給相關的産業帶來不錯的商機。”馬繼華説。
  據悉,台灣的觸控面板製造商、韓國的晶片製造商及中國大陸的電池製造商已經增聘數百名員工加緊趕工製造iPad零件。據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報告顯示,iPad零件供應商今年將付運近1000萬部iPad,這將給中國的代工廠增加龐大的産能強度。
  而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基金KPCB公司3月31日聲明將把旗下一隻基金金額翻倍,投資於為iPad等蘋果設備量身打造應用軟體的新興企業。
  業內人士&&,iPad的上市,必然會導致IT業變局。一方面IT産品市場內涵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蛋糕”將會重新劃分,部分産品比如説電子書或者上網本的部分消費者將分流到平板電腦市場上來,這些産品也因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另一方面現有的市場外延會被擴大,新的消費需求被開啟。而隨着平板電腦時代的來臨,IT業或將開啟一片新的“藍海”。

  趨勢 平板電腦時代來臨

  平板電腦並非首次出現在市面上。2002年微軟首次提出平板電腦概念,但因價格太高、沒有適合的軟體接口、産品設計過於厚重等,並未成功。有分析認為,蘋果iPad將有機會使平板電腦市場再獲重生。
  王留生&&,對於平板電腦市場,不管廠商還是市場其實都在觀望,但iPad的進場勢必加速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更多的電腦廠商將進入這一領域,類似iPad的産品估計也將更快地推出。
  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透露,隨着蘋果推出iPad,全球平板電腦的市場會熱起來,手寫電腦將會出現銷售的高峰。漢王也準備推出新的手寫電腦。
  “手寫必然是個趨勢。如果中文手寫的問題能解決的話,三星也會推出平板電腦。”劉鵬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三星也已經設計製造出了平板電腦,只是還沒有作為産品向市場投放。
  據了解,康柏、索尼幾大PC廠商都已經開始了平板電腦的研製與投産。
  “電腦從PC到筆記本再到平板電腦,應該説是一個潮流,但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讓用戶徹底拋棄鍵盤還不太可能。但未來,隨着技術的進步和不斷的創新,相信消滅現有鍵盤的日子已經不遠了。”馬繼華説。

  秘訣 獨特的商業模式

  “iPad到底市場空間有多大呢?有預測稱將達到560萬部一年。不過,我認為由於iPad定位在手機與PC之間,而這個市場空間相對狹小,並不會像PC和手機這樣普及。”王斌説。
  通信專家項立剛&&,就産品定位而言,iPad是介於筆記本和手機中間的一個産品,一方面它似乎有兩者的長處,又比較方便攜帶。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沒有筆記本的強大,也沒有手機的方便,是一個兩頭不落好的産品。另外,500美元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説,不是一個小數目。
  無論iPad是否會在市場取得很好的銷售業績,業內人士認為,蘋果“不賣硬體賣服務”的商業模式或許更值得國內的企業借鑒。半導體産業知名觀察家顧文軍&&,在電子産業高速發展的今天,賣硬體永遠是最低端的,而蘋果不會僅靠賣硬體盈利。蘋果整合了硬體、軟體和內容三位一體的全新商業模式:以硬體為平台,以服務為重心。硬體只能賣一次,內容和服務卻可以無限延伸。
  “iPad代表的是蘋果公司的創新能力,不一定第一個研發出來是創新,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和機會推出更加重要。”馬繼華説。
  “iPad給中國IT企業帶來了很重要的啟示。”王斌説,在軟體為王的時代,硬體製造商已經很難應付,而中國IT企業在軟體標準方面無任何獨特優勢,也沒有自己的技術。中國IT企業只能為微軟、Google打工,利用他們的軟體平台來生産類似iPad的移動上網設備。
  “蘋果值得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産品上,蘋果十分重視用戶體驗,總是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在品牌上,強調設計和創新,凸顯蘋果品牌的文化張力;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把蘋果的産品當作平台,然後向其近億戶高端用戶提供服務,獲得高額利潤。”王留生説。

  相關稿件
美為iPad狂 我為招工忙 2010-04-06
蘋果iPad發售業界爭“搭車” 2010-04-06
Ipad公司電子書圖書館 2010-04-02
蘋果公司推出最新産品iPad 2010-01-29
蘋果超諾基亞成最賺錢手機商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