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模式”:一個西部城市的地溝油殲滅戰
    2010-04-07    作者:記者 王大千 呂雪莉/西寧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傍晚西寧莫家街,烤羊肉的火星伴著烤爐上飛快翻轉的羊肉串忽閃忽滅,油滋滋的炒羊腸散發著迷人的香氣,在這條西寧最出名的小吃街,人們舒坦地敞開胃腹,盡享美食。
  與此同時,遠在西寧市郊的西寧潔神環境能源産業公司現代化的生産車間裏,從食客們餐桌上撤下的成噸餐廚垃圾正在迴圈利用設備裏接受“洗禮”。6個小時後,曾令人作嘔的泔水變成了清亮透明的生物柴油,食物殘渣變身淡黃色的生物蛋白飼料。
  從突擊檢查、立法治理、政企合作、回收利用到實現迴圈發展,西寧持續兩年之久的地溝油殲滅戰,成就了一套餐廚垃圾回收利用“西寧模式”。
  馬勝蘭的湘菜館開在西寧市五一路上,每天人來人往,生意紅火,一天下來光産生的泔水就能裝滿兩個大汽油桶。
  “那時候晚上有開著農用三輪車的小販挨家挨戶來收,每公斤能賣5分錢。”馬勝蘭説,兩年前沿街的飯館都這麼幹,天一黑那些滿身油污的小販就偷偷將餐館裏的泔水桶抬走,“像搞遊擊一樣”。馬勝蘭説因為衛生監督、工商、城管都有人查,因此即使是在那時候,收泔水也是一項“地下工作”。
  可是這項地下工作顯然“成效顯著”。西寧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魏富財説,當時政府方面雖然有衛生、工商等多家部門共同管理,但因缺乏協調,沒有從根本上斬斷地下泔水利益鏈條,地溝油總是死灰複燃,而且使政府努力建立的餐廚垃圾回收處理項目斷了“糧”。
  如今,還是馬勝蘭的這家小餐館,以前裝泔水的汽油桶換成了回收餐廚垃圾專用的塑膠桶。下午5點,一聽到“蘭花草”的音樂,服務員就將回收桶推出門。潔神集團現代化的回收車用機械臂將泔水倒入密封的車廂中僅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整個過程高效、流暢。
  “不賣泔水也沒損失多少。”馬勝蘭説,現在西寧市各家餐館都不賣泔水了,飲食環境的改善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
  事實上,打贏地溝油“殲滅戰”,西寧市還有依法治理、政企合作的秘密武器作為核心保障。
  2008年1月,西寧市政府制定了《西寧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西寧市城管委制定了《貫徹落實〈西寧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實施方案》,使全市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工作從無序狀態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
  伴隨著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正式啟動,西寧市政府立法部門也總結經驗、多方徵求意見,2009年11月,《西寧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頒布,我國首部餐廚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出臺。
  出臺法規只是西寧模式的一環,政府投入、企業運營的政企合作BOT方式是另外一環。西寧市政府副秘書長柴祿泮認為,有了法律就有了執行的依據,但不斬斷餐廚垃圾地下利益鏈條,給餐廚垃圾找到合理合法的盈利出路,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因此,西寧市與青海省潔神集團合作,引進韓國、日本的先進技術,通過技術創新,研發出適合中國餐飲結構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梁立寬説,政府推動、政策支援和各部門聯動,使項目啟動僅一個月時間就實現餐廚垃圾收運量從第一天的不足4噸猛增到100噸,兩個月後基本穩定在130噸至140噸之間。
  國家統計局青海省調查總隊在西寧市開展的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生活垃圾收集、治理環境衛生臟亂差的效果,85.75%的市民表示滿意。
  據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天津、廣州、西安等在內的40多個大中城市先後到西寧市參觀學習餐廚垃圾回收利用項目,就連較早掌握初級技術和設備的韓國客商也來學習生物柴油的轉化技術。將在國內其他城市開展事業的梁立寬表示,地溝油殲滅戰的“戰火”等待燎原。
  相關稿件
監管一再淪陷,地溝油真相深似海 2010-03-26
地溝油背後的“負經濟”體係 2010-03-24
[關注]網民:加強監管 截斷地溝油回流渠道 2010-03-22
用低碳生活對抗地溝油 2010-03-19
讓人人喊打的“地溝油”為人造福 200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