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信貸高增長凸顯資金流入壓力
貿易信貸去年第四季度新增292億美元
    2010-04-07    作者:記者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家外匯管理局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我國外債餘額為4286.47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其中,登記外債餘額為2669.47億美元,貿易信貸餘額為161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貿易信貸餘額去年四季度新增292億美元,佔到去年全年整體貿易信貸餘額新增量321億美元的90%以上。
  由於登記外債餘額會受到國家計劃和額度的限制,因此它的變化和金融市場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但是貿易信貸餘額就不同了,它受到國內外的利率水平、匯率水平和國內新增貸款等因素的多重影響,對金融市場的變化反應敏感。”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説。
  據他分析,之所以四季度的貿易信貸增長如此之快,是由於去年四季度全球整體的利率水平偏低,外部資金成本比國內低。與此同時,國內在嚴控新增貸款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肯定願意從外部融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指出,貿易信貸的增長較快説明短期資本流動較快,短期資本流入面臨壓力。同時,也意味着外匯儲備將持續快速增長。
  國家行政學院諮詢部研究員陳炳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貿易信貸的快速增長與外貿的恢復性快速增長關係密切,而與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也密切相關,而後者可能將成為我國貿易信貸持續高增的主要推動因素。
  從去年末開始,進入復蘇階段的美國等西方國家把矛頭再次對準了人民幣,各個機構在人民幣升值的時點和幅度上進行着大膽的猜測,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伴隨着這場匯率博弈日益加大。
  4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升至1美元兌6.8260元人民幣,創下去年5月25日以來的新高。4月6日,反映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期的人民幣兌美元無本金交割遠期(NDF)上漲0.3%至6.6266,為1月11日以來NDF的最大漲幅。
  “貿易信貸主要表現為貿易量比較大的跨國企業推遲付款的行為,跨國企業之所以願意推遲付款,主要是因為它們對人民幣升值有預期,對國內資産價格的上漲有預期。它們願意佔用一部分低成本、低利率的境外資金投資於國內高漲的股市和樓市。”趙慶明説。
  這正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不久前所説的,隨着全球經濟復蘇勢頭的出現,今年我國外匯凈流入更趨穩定,外貿出口有可能出現恢復性增長,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可能穩步增加,跨境資金流入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

  相關稿件
貿易信貸推動外債餘額回升 2010-01-07
俄羅斯:4000億美元銀行外債告急 2009-02-11
俄羅斯外債噩夢縈繞危機因素暗伏 2008-10-16
今年上半年我國短期外債餘額佔比再創新高 2008-10-08
韓研究機構:韓外債增加或將威脅其經濟穩定 200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