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並購沃爾沃的衝擊、政府採購公務用車新標準的呼之欲出、新能源戰略的旋風……一切跡象似乎都在表明,以往那個“奧迪一家獨大、合資品牌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自主品牌逡巡門外”的汽車政府採購市場將迎來變革。
高端公務車市場格局將改寫
3月28日,吉利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沃爾沃轎車100%的股權以及包括知識産權在內的相關資産,這引起了業界的一片熱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民營企業吉利如何才能讓沃爾沃這只近幾年一直在虧損的“大象”迅速盈利。 對此,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中國政府採購市場將成為沃爾沃成功的關鍵市場。李書福説,吉利將效仿奧迪的運營模式經營沃爾沃。此前他就表態吉利要積極開拓政府採購市場。而奧迪在國內之所以有今天的業績,與它的“官車”形象密切相關。可見,政府採購將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後全力爭取的第一個市場。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政府採購市場是沃爾沃汽車的最大短板。在政府採購市場,高端公務車市場基本是奧迪一枝獨秀,之後隨着寶馬、奔馳的合資,以及新皇冠的歸來,其他品牌都在通過各種途徑擴大在政府採購市場的影響和銷量,而沃爾沃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不過,沃爾沃要想獲得新生,中國政府採購市場不容也不應該被忽視。在原遼寧省機械廳副廳長甄星耀看來,沃爾沃要在中國高端轎車市場重塑輝煌,打開政府採購市場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奧迪今天在中國的成就就是源於政府採購市場。奧迪的品牌影響力在國際上並不如奔馳和寶馬,在中國市場上奔馳和寶馬的銷量被奧迪遠遠甩在後面就是因為政府採購市場成就了今天的奧迪。 現在,吉利的收購為沃爾沃進軍公務車市場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汽車行業資深專家賈新光&&,由於目前中國政府對於自主品牌汽車在政府採購中所佔的比例會有一定要求,而通過並購,沃爾沃將變成最高端的自主品牌,很可能會在政府採購的市場中有所作為,甚至今後會超過奧迪等國外豪華品牌成為新一代的官車。 “吉利沃爾沃如果被認定為自主品牌,必然會對高端公務車市場帶來極大的衝擊。”甄星耀也認為,“短期內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從長遠來看,極有可能改變高端公務車市場的格局。”
自主品牌突破政府採購“玻璃門”
除了吉利並購沃爾沃將給高端公務車市場帶來衝擊外,新的公務車採購標準修訂方案也將深刻影響中端和普通公務車市場。 今年兩會結束後,在業內流傳已久的新公務車採購標準修訂方案正逐漸地浮出水面。根據已有信息顯示,新的《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更新管理辦法》將明確規定:除了自主品牌採購比例不低於50%外,採購標準亦大幅降低——正部級官員用車不高於2.5升排量、35萬元,副部級官員不高於2.5升、30萬元,而普通公務用車則被限定在1.8升及16萬元以內。 這樣一來,如果新採購標準一經推行,將會把大多數合資品牌排除在外,原因很簡單,目前大多數合資品牌都集中在16萬至40萬的價格區間,而其排量也多在2.0升以上。 不過,50%的硬性規定卻讓自主品牌迎來井噴式發展良機。之前,儘管國家對自主品牌也有過許多扶持政策,但自主品牌汽車在政府採購市場的表現猶如一道“玻璃門”,看得見卻很難進入。 國內公務車市場巨大廣闊的增長空間和年均20%的增長速度,使得所有的汽車企業更加關注政府採購市場。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汽車採購額在政府採購物品中始終佔據前三位:2004年全國政府公務用車採購金額為500億元,佔到政府採購總金額的1/4;2005年增加到600億元;2006年達到700億元,2007年和2008年政府用於公務車採購的財政支出都達到了800億元。照此增長速度,到2010年,全國公車採購金額有望突破千億元。 對於眾多汽車企業來説,這無疑充滿了巨大的誘惑。然而,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1至11月份,全國公務車上牌量為615426輛,政府採購奇瑞的汽車數量為14012輛,僅佔全國2.3%,而吉利、比亞迪獲得的政府採購份額更低。 事實上,從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誕生起,自主品牌均不懈地往公務車市場發展,但政府採購部門相關人員的“慣性思維”和政策的不明確性讓自主品牌頗為無奈。而新公務車採購標準修訂方案的&&或將改變自主品牌這一尷尬狀態。
新能源車政撬動公務車市場
除了自主品牌車型入圍數量增加以外,新能源汽車的採購也將成為今年政府採購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已經無可避免。在各行各業都在追求“低碳”的今天,汽車業早已走在了減排節能的前沿,發展新能源車也成為了汽車産業的必然趨勢,這在政府的採購規劃中顯然也給予了重點體現。據了解,“2009—201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車協議供貨入圍廠商名單”中,長安混動車型傑勳HEV、比亞迪F3DM、奇瑞A5BSG混合動力和一汽豐田普銳斯等新能源車型都在採購清單中。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政府採購傾斜的重要導向。不過,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的最大障礙便是價格,價格高企的根本原因,是無法實現大批量的生産,而無法批量生産的根本原因,又在於技術上還有待成熟。如果一旦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出現突破,那麼它對經濟的拉動,將不亞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這場革命到來的前提,是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商品化,於是補貼便成了首選的政策。 早在去年的2月份,財政部和科技部就共同&&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定,將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這或許成為撬動新能源汽車政府採購市場的杠桿。 客觀地説,在政府採購市場中,採購單位對新能源汽車的選購還處於開始階段。有些自主品牌車的質量與其他車相比還有差距,還需要企業在這方面多努力。對此,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孫伯淮&&,節能環保、新能源車是以後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自主品牌要抓住這一輪機遇,掌握節能環保的核心技術,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汽車産業發展道路上佔有一席之地。 顯然,政府採購在這場汽車産業的扶持大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關專家提出,新能源汽車進入公務車採購範圍,有利於國家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隨着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及資金補貼方面的扶持,今後還將有越來越多的節能環保型汽車走向公務車市場。 |